王克举在势象讲堂开讲:我的绘画方法是从传统中得来的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8-02-02]
2018年1月27日,由势象空间主办,在艺APP协办的高端文化艺术传播平台“势象讲堂”第三讲在势象空间开讲。本期演讲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艺术家王克举,“创格——王克举新作展”正在势象空间展出。在本期讲堂中,王克举教授以中外美术史上的名作为出发点,结合自己写生的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一名艺术家是如何进行画面语言的形式探索的。
开场之刻,王克举教授指出:“每个人画画都有自己一个规则,尤其成熟的画家,他有自己处理画面的理念。我自己认为自己的方式跟方法是很传统的,有时候大家觉得我的颜色画的很强烈,没有按照自然写生方法画去,会认为很超前,其实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守规的画家,完全按照对传统的理解,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的。这样一个创作方式来自于传统,大家都知道墨子曾经讲过‘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也就是无论哪个行当都有自己方式和方法,绘画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手艺,它有更多文化含量,它的难度更大,我们不难想象,假如在城乡僻壤里一个画家,他与外界不接触,自己画油画,大家能想象他画什么样?所以绘画的学习其实是传承的学习,没有传承的话大家都走不下去。”
接下来,王克举教授分别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头像雕刻、格列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伦勃朗《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以及柯罗、博纳尔、马蒂斯、毕加索、莫兰迪、齐白石、王怀庆等古今中外艺术家的作品为例,以自己的角度进行了讲解。
例如,他讲解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时说:“耶稣两个手展开以后,他把力量往外传递,后来有这样人的手势跟他们眼睛看的方向,其实把力再收回来,看这些人的眼神、手的指向其实也是把力收回来,这样矛盾撒出去,同时通过手势可以延伸又汇聚耶稣身上,这是造型当中起的作用。”“人心中有寻求平衡需求,当画面失去主次强弱,就相当于一个国家军阀混战感觉一样的,最终要有一个决胜者统领整个国家或者这个区域,这个才安定,要有秩序、等级要有分明,古典绘画中也有这样的秩序感,要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再次要,有衬托的主次关系。”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王克举教授指出“写意”并不是随意的画,而是经过了精密的形式探索和安排,但是看上去是随意、自然的。
在回答观众“在当代艺术环境下,如何看待传统风景写生”问题时,王克举教授指出:“走到自然当中去,并不是我逃避社会,其实另一种融入,融入到我心里向往的一种社会、环境和自然。中国人特别强调用艺术陶冶自己,陶冶自己其实是完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心灵升华,我觉得特别适合中国人去做。”
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总结说:“这个讲座贯彻王克举老师多年来对于绘画艺术探索的历程和态度,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热爱绘画的人,大家从他谈绘画过程中能感觉到他对艺术的真正热爱,而且我觉得非常可贵的是,他一直研究绘画语言,他所关注的绘画问题非常广阔、也非常有深度,确实是一个真正虔心艺术的艺术家。
艺术家泰祥洲分享了他的感触,“作为一个画家,今天听到王克举对于传统绘画、色彩、历代大师作品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到王克举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其实是他思想更加完美的体现。”
讲座结束之后,听众们和艺术家王克举进行了热情互动,就艺术、创作、生活等困惑和问题进行了交流。“创格——王克举新作展”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2月6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