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石夫谈笔墨随人修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5-04-09]
画面虚实的运用,山水画与花鸟画有所不同。山水画中的虚实是讲层次的变化有虚实,笔墨的变化有虚实。笔虚为虚,笔实为实:形象实者为实,形象虚者为虚。在花鸟画里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则不然,写意花鸟画里的一点一线皆为实,不画处皆为虚,画面上一切形象、笔墨、色彩、线、块、面的安排都是疏密松紧的变化,而不是虚实的变化。这很像中国戏剧的表演。以中国传统的京剧来说,舞台上是不要背景的,道具也极其简单,集中突出演员的演技。以京剧《三岔口》为例,剧情表现的是黑夜里两个人物在没有一点光亮的暗室里摸黑打斗,而舞台上却是灯光明亮,观众可以把演员的一招一式看得十分清楚,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而感到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在这出戏中,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一招一式都是实的,而表现的空间、意境都是虚的。这是我们前辈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成为我们民族艺术优秀的表演形式。
传统的中国画也是不要背景的,画家把一切形象画在宣纸上,这白的地方是不是就等于空白呢?当然不是,白的地方是虚,虚的意思不是没有,而是境的体现。古人所云“知白守黑”,白是虚,是境;黑是实,是象。所谓“置陈布势”之法,实对、情势、悟对、迁想、妙得,是一幅画笔墨形象章法之总体的运筹。
就中国画的技法而言,情志、笔墨、章法等等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有些微妙的区别与联系,很难把它们之间分得十分清楚。换言之,艺术本身有些东西就是说不太清楚的,主要是一种感觉、感悟、感知。陶渊明诗中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这个意思吧。每个画家因为个人的阅历、学养、悟性、品格的不同,对技法也有不同层次的理解与把握。古人所讲的“画如其人”、“画品即人品”,也就是这个道理。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