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表现主义绘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12-02]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谈谈表现主义绘画。在这个题目上,我同样没有将此文冠以西方及现代等词汇,是由于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同样在中国的古代与现代都能见到很多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及大师。
说到表现主义,在很多时候是将其列在抽象主义这个大类中的,常常统称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确,这当中的很多画家的作品经常在抽象主义与表现主义之间徘徊,但在美术学中,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表现主义绘画(Expressionism)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从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在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风行于世界。
如果就一个具体派别的专有名称及其狭义而言,表现主义可仅指20世纪初德国的“青骑士”和“桥社”画派。但是,如果就绘画的表现手法广义而言,表现主义就可冠于古今中外所有那些不重“再现”而重“表现”的画家。不仅后印象派以后的大多数西方现代派画家可称为表现主义画家,甚至还可上溯到尼德兰的博斯(Bosch 1450-1516)、西班牙的格列柯(Greco 1541 -1614)、戈雅(Goya 1746-1828)、法国的莫罗(Moreau 1826-1898)、德国的勃克林(Bocklin 1827-1903)、英国的诗人画家布莱克(Blake 1757-1827)和“拉斐尔前派”画家等等。
至于中国画家(包括其书法),相对西方而言,从其整体的表现手法上说,都可谓是表现主义的。其中更以徐渭(1521-1593)、朱耷(1626-1705)、石涛(1636-1710)、“扬州八怪”、齐白石(1863-1957)等人为突出,而且,在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中与表现主义更是心脉相通,如“外师造化,内发心源”、“似于不似之间”等等。
同是表现主义画家,其风格也可能是南辕北辙,极尽丰富多彩。虽然同是以绘画形式表现人的心灵,却因其表现的心态及形式取向不同,其绘画形式就完全不同,这可说是表现性绘画的一大特点。
塞尚说:“一幅画首先是、也应该是表现颜色。”
凡高说:“我探索以红绿色来表现人类的强烈情感。”“那是一种没有一点儿现实观点的色彩,可是这种色彩暗示着一种狂纵的情欲。”“我想用变化无穷的色调来表现一种绝对的宁静。”
高庚说:“纯粹的蓝色,一切都得为它牺牲。一片匀净的蓝灰色的树干,就变成了纯蓝色的,其他各种颜色也都是如此。”“色彩的绘画走进了音乐阶段。”
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到仅在色彩的认识上,画家就赋予了源自内心的感情认识而最终凭藉色彩表现达到自己所希望的视觉效果。
其后的野兽派的作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马蒂斯的作品,因更减少了悲剧性而加进了装饰性,使画面愈加轻盈华美。可以说,马蒂斯就是表现装饰性的美,或说是借助绘画形式的装饰性的美来进行表现。
原来属于表现派的德国画家康定斯基是一位对于音乐有极高天赋的人,在他的绘画中有一种试图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的尝试,将轻盈美的色彩音乐感发挥到极致,其彩色的形式符号犹如飘浮在空中的音乐。
应该说,早期的表现主义绘画的主流还是基本上属于唯美的。
但是,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们的心灵开始失去最低限度的平衡。因此,更多的画家在心态和形式取向上有了相应变化。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超现实主义画派,在表现宗旨上与德国表现主义最为接近,强调表现人的扭曲的思想情感及其折射出的扭曲世界,它甚至比德国表现主义更深一层地表现人的潜在无意识,并采用了更加荒诞和象征性的手法。这两个画派的作品都有非常接近的 哲学基础及思想内涵。但是,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画面无论多么怪诞,也仍然比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略见明晰和较富理性(这与其普遍采用的超写实主义画法有关)。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的画面色彩沉重、阴暗,即使是鲜亮的色彩也显得骚乱或血腥;其形象破碎,线条狂野,画面失去了形式的和谐之美。
如果说塞尚、马蒂斯等人更重视在个人心灵的冲动中,追求平衡和绘画本身形式美的表现,那么,许多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则更关注个人心灵中所返照出的世界的“真实模样”的表现。
他们往画布上涂抹的重浊色彩、残破形象和混乱线条,正是他们向自己内心注视时所见到的。绘画本身的视觉形式美不重要了,其所用以传递内心感受的绘画形式,往往破坏了人的一般意义上的视觉美感。
表现派的真正鼻祖和重要画家来自北欧,挪威的蒙克,瑞士的克利和来自俄罗斯的康定斯基。在中国的美术理论界中,克利与康定斯基分别成为后来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的代表,但在最初的确是与蒙克一样同为表现主义最重要的画家。
德国表现派与法国野兽派是同时出现的表现主义绘画流派,且他们都直接受后印象派的影响而来。但他们明显不同。
在出现过罗可可和巴洛克艺术的法国土壤上,造就了法国艺术家的热情洋溢、乐观向上和浪漫的性格。野兽派画家以强烈鲜艳的色彩表现节日般的明朗和欢乐,其线条具有美的节奏和韵律,其画面响彻着欢快的旋律,有滑音,有花腔。他们所表现的是在心灵中返照出的美的形象和样式,并在画面上追求心灵的平衡即生命的和谐。
虽然法国社会一样有怪影憧憧,但他们个个像神经健全的勇士,用乐观做盾牌,用美的形式做武器,挡住了污秽丑恶和黑色的鬼魅。他们仅仅在画面上回避过多和过于沉重的人生哲理和战斗。如马蒂斯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勇敢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但他在艺术上“献给悲惨世界的痛苦人们的是欢乐”(法国作家阿拉贡语),是“安乐椅”(马蒂斯语)。
即使是在心灵的极端矛盾痛苦、肉体的极端饥饿(有时只靠喝水渡日)中挣扎着的凡高和极端自命不凡、愤世嫉俗的高更,在其画面上表现的也是火热、美艳而又和谐的色彩和纯净、高雅甚至具有罗可可风格的形象。塞尚的画更有力量。其色彩透明、亮丽,人物形象伟岸、神情坚定,水果静物也都表现出朝气蓬勃的样子,仿佛能敲得出响儿。在他们的色彩和形象中,人们毫无困难地感受到其所表现的生命力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与渴望!
德国表现派画家则继承了德国民族的哲学精神,敏感而勤于思索, “因此要求用感情去夸张自然形象来表现人们在敌对的、不人道的世界(自然)面前所感到的不安和恐怖。他们只能把自己的不安和困惑强化到一个使他获得陶醉和解脱的的高度。北欧人渴望活动,但由于这种活动不能换取对现实的清楚理解和得不到正常的解决,因而只好加强活动,最后只有借助于幻想以求自己的解脱。从前哥特人不能通过清楚的知识把现实化为自然形象,所以也就为这种强烈的幻想所驱使,而把现实转化为神奇、变形的东西。”(引自英国美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著《现代绘画简史》)
在德国表现派笔下,鲜艳的色彩带有明显的悲剧感,仿佛走调的音乐,变成了刺目和刺耳的东西;从那些绝对丑怪的形象上,仿佛可见其脆弱的心被现实的铁锤击碎了,敏感的神经被拧歪了。
在其画面上,你感受到的是人间凄惨和尖锐的呼喊——生命力遭受压抑时的呼喊,正像蒙克在《呐喊》中描绘的那样(见题图之六)。他几乎把人类、把表现派画家内心的痛苦、迷狂和挣扎,全部用绘画语言的外在形式和盘托出了。
在当今世界,现代艺术仍以其不断的变幻和花样翻新,但就根基来看,表现主义所创造的典范依然如同巅峰而难以逾越,中外皆是如此。
从总体来说,中国绘画中的写意风格多属表现风格,在中国的表现主义绘画先驱徐渭的影响下,出现了朱耷、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等注重表现的画家。其表现风格的形成既在其表现心态、内容中,也在其表现形式和手法——具体的描绘对象和用笔用墨的方法上。同时,也在其性格和气质—这一点是不可教学的,但却可以“选择”。
中国绘画的基本语言是线条,笔墨可以归为线条的一种写意体系的造型、表现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文字也是线的艺术文字的“形象”。中国画的“意象”,齐白石的“似与不似”都是对中国画造型观念的概述,而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克里姆特、席勒、凡高等也非常喜爱对线条的运 用。因为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线条,所谓线条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出来的,是画家的主观精神的外化和载体,也是画家性格的体现。画家勾画线条并不在于线条本身,而是要借此体现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觉、一种体悟。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