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八旬翁独创蔗壳画申报"吉尼斯"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10-12


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道八旬老翁卢培根,一生从事工艺美术设计指导工作,其利用废旧制品设计创作的工艺画,曾获省级奖项。他独创的利用甘蔗壳和一些干草干花等拼贴创作的蔗壳画,其构图意境、色彩和用料,均令人称奇。在同行的提议下,老翁已将一幅蔗壳工艺品立体国画向辽宁吉尼斯申报中心申报世界纪录。

30年前尝试蔗壳作国画

年逾八旬的卢培根是一位老工艺师,其作品追求少而精。30年前他就尝试着用甘蔗壳做材料制作国画。近日记者上门探访时,刚好老人家正在家中潜心作画,仿白的画布上有铅笔淡淡勾画的构图,旁边是一堆已经过前期处理的甘蔗壳、一些用于点缀的干草、小干花,一把剪刀、一瓶胶水,还有一些细小的丝线。画桌一旁的墙角,堆放着几幅刚刚完成的作品,其线条抽象,构思奇巧,装饰性很浓,与之前我们见到的作品风格有所不同。老人家笑着说:“我正在寻求突破,现代人的审美与从前很不相同了,我是学国画出身的,现在想学一点西画的手法,洋为中用嘛。”

随后,老人向记者介绍珍藏在他的房间里的第一幅蔗壳画作品《独钓寒江雪》。他说,当年制作该作品的时候完全是出于偶然,没想这帧工艺精巧的扇屏画,因其局部的线条处理严谨,颇具工笔画的意味,而受到工艺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巧用自然资源做材料

卢培根原系美术教师,上世纪70年代初,从澄海中心小学被调到二轻局工艺股当设计师,帮助各乡的工艺社、工艺组创新产品。在他眼里,许多自然资源、废旧物品都可用于制作手工艺品,他还专门为此开办过工艺品学习班,鼓励大家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上求新求突破,譬如到冠陇,启发当地工艺社用麻秆剥下的皮编成小辫子,制作首饰盒子;下窖珠帘工艺社用榄核切片只生产珠帘,他见品种非常单调,就帮他们设计成女装手袋及孔雀开屏等工艺品,以替代当时进口珠片制成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当年广交会上引起轰动。当时第一份订货单就有4万多元,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1972年,他用甘蔗壳为主要材料,以蚕豆、树皮、干草等为辅料制作的《阿凡提故事》、《春风万里绿映红》分别参加全国、省民间工艺作品赛,获得创作奖及三等奖。

蔗壳画申报“吉尼斯”

具有了上述的创作和成就后,又受到当时澄海莲上镇用松蕾制作松鼠工艺品的启发,卢培根萌发了利用甘蔗外壳作画的想法。

据介绍,制作蔗壳画首先到蔗园采集甘蔗叶,然后利用蔗叶与蔗杆相连的那段厚壳(俗称蔗壳),浸洗去毛后晒干翻过来,利用其天然的纹理,就可作为创作的主要原料。卢培根刚刚创作的这幅蔗壳画,是专门请人到潮州市饶平县选取合适的蔗壳,然后经过几个月的构思创作才完成的。

卢培根老先生的学生和朋友,多数是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和制作的,对艺术鉴赏颇有研究。他们在观看了老先生创作的独一无二蔗壳画后赞叹不已,认为无论从画作或者工艺品的角度,还是从选用材料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纷纷提议他凭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老人家听后觉得有意思,在向人打听吉尼斯纪录有关申报程序后,便将相关的申报材料寄往辽宁吉尼斯申报中心,目前正在静候音讯。老人家说,能否入选,他无所谓,反正现在闲来无事,当作一种乐趣,不妨一试。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