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博物馆百余馆长聚会南通话发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9-15]
从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905年创办南通博物苑至今,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已经走过100年历程。为纪念这一盛事,百余位中外博物馆馆长将聚会南通,就“博物馆与城市发展”展开对话和交流。
这是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南通博物
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活动”中最“抢眼”的一笔。此外,9月24日开始的系列庆典活动还包括“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展开展暨南通博物苑新展馆开馆仪式”“百年文博——我与博物馆”大型征文、大型民间歌舞文艺演出等。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博物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创办博物馆成为当时中国维新志士所提倡的“开民智”的重要措施。清末状元张謇抛却高官厚禄,在家乡南通开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实践,并率先兴建了南通博物苑,在很高的起点上为中国创造了第一座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博物馆。
100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走过了曲折发展而又充满活力的历程。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1949年旧中国留在各地的博物馆只有25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事业,全国博物馆总数目前已达2000多个,馆藏总量在2000万件(套)以上,每年举行陈列展览等1万余个,接待观众1.5亿人次。其中一批现代化博物馆在基础设施、研究展示、管理运行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快速进步,已经赶上或接近国际博物馆的先进水平。(完)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