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让陶瓷艺术回归人民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9-06



虽然我过去对于陶瓷艺术缺少兴趣,但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的大名还是耳熟能详,知道他不仅在陶瓷艺术创作上有重大成就,而且发表了一系列陶艺创作的论文,提出了“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和“先师造化,后师古人”等著名观点。对石湾陶塑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受人尊敬、师承造化、艺文俱佳的陶艺家。

一年多来,我对陶艺作品兴趣越来越浓,前不久专门去采访了仰慕已久的庄稼大师,但采访的主要收获却不仅在陶艺方面,更在于大师的人品和情操。

大师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社会上已有公论,不仅收藏家和博物馆视为珍品,作者本人在重金面前也难以割爱。可是这位庄稼大师从1993年退休后到现在,先后向广东艺术博物院、佛山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捐献了200多件作品!这些作品的经济价值达到了8位数。这在全国乃至在陶艺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庄大师今年75岁,思维清晰,身体硬朗,面容清瘦,目光慈祥有神。庄大师告诉我,他1991年就符合退休条件了,为了报答企业的培养,多干了两年才退休。

坐在身旁的大师的一位老同事告诉我,大师退休后,办了自己的工作室??陶花源陶艺创作室,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大师的行为,对此有不少非议和流言,说什么大师也要捞钱了,大师也要发家致富呀等等,损害了大师的形象。

我理解了,大师退休后,为社会创作并奉献了更多的艺术作品,结果和传言形成了对比。我不禁想起了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我面对古稀之年的大师鼓起勇气问道:“你从事陶艺创作数十年,最大的心得是什么?最大的遗憾又是什么?”

大师不无难过地告诉我: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终生追求都是有限的。我最大的遗憾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精心创作的一些作品,一出窑炉就被拿走了,我们连照片都没有拍下来。因为当时生产力较低下,要拍个照片也不容易,现在想起来真是心痛!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都能比较方便的看到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让艺术回归人民!人民创造了历史和财富,如果人民看不到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的不公平!

我也是从文革中过来的人,不难理解大师的心情,但大师能够有这种思想升华,那就难能可贵了。

庄大师告诉我,他现在还搞陶艺创作,但作品不多,主要的工作是培养下一代,言传身教,帮助青年陶艺家成长。我于是又问大师:现在年轻人搞陶艺的越来越多,您对他们有什么忠告?

庄大师毫不含糊地说:“青年陶艺工作者不要赶时髦,不要搞一些自己也不懂的所谓现代派、抽象派作品。不要急功近利,生搬硬套,不要抛弃传统的艺术精华去找什么窍门。首先要扎实练好基本功,其次是要有创新思维,要善于融合传统的文化精髓,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精髓又有时代感,这样的作品才能有艺术感染力,才能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落红不是无情物,?作尘泥犹护花。”我在短暂的采访中不仅对庄大师的陶艺创作成就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深深感受到他有一颗宝贵的仁爱之心。他帮助青年陶艺家成长也是为了使艺术和人民贴得更近。

(喻镇荣)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