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醴陵窑的历史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8-07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早在中唐时期,湖南的长沙窑首创陶瓷高温釉下彩绘技术,宋代磁洲窑,以及元明清时代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我国数百年来单色的釉下彩瓷的局面,二十世纪初,在著名人士熊希龄的积极参与下,提出了“一立学堂,二设公司”的主张,创办了“湖南醴陵瓷业学堂”,当时聘请了景德镇的师傅傅授制瓷技术,并且还聘请了日本技师做教员,接着他又招商集股设立“商办湖南瓷业有限公司”,公司一开始就极为重视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当时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如:张晓耕,吴寿祺等,他们为醴陵釉下五彩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1907年至1915年间,瓷业公司创作的釉下五彩陈列瓷,先后参加了湖北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牌奖,至此醴陵的釉下五彩名噪天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这个时期无论在生产工艺,规模,艺术水平,色料品种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高,还有一些老牌的瓷厂,如群力,国光等,使醴陵成了“釉下五彩之乡”,产品有艺术瓷和日用瓷,六十至七十年代一直是现代官窑毛泽东用瓷的主要生产基地,艺术瓷则经常选用为国家用瓷和礼品瓷。

熊窑--璀璨的釉下五彩陶瓷文化

  釉下五彩陶瓷装饰历来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她制作的难度大,成品率低,是在素烧的泥坯上绘画,需要有娴熟的技巧和过硬的基本功。徒手悬肘勾线和依靠分水的厚薄来预计出色彩的浓淡,绘制完后再施以釉层,经摄氏1400度高温还原烧成后,画面才显露清晰,全凭作者的经验和感觉,釉下五彩陶瓷是高超的工艺技巧与深厚的装饰绘画功底相结合的艺术产品,且釉下彩永不褪色。且不含铅、镉等有害物质,耐酸碱,是符合现代人健康需求的理想用瓷。
  熊窑是现代陶瓷美术家熊声贵先生创办的以制作高温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的工作室,其中还包括熊晖先生,魏楚斌先生,肖建辉先生等陶瓷工艺美术师。熊窑制瓷以其“白、透、润、纯”的高贵品质为特色,选材之精,做工之细,单纯手工制作,形制装饰之美创造现代中国陶瓷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范,有“如诗的境界,类玉的精神”的美喻。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