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隆德“隆起”文化产业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03-06
  宁夏隆德县把文化作为产业进行开发,为农民创出增收之路,这在素有“贫困之冠”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真算是一件新鲜事。

  在这个县的温堡乡杨坡村农民杨栖鹤家,笔者领略了杨氏家族泥塑艺术的风采。只见老杨正玩弄着一个大泥团,手中看似笨拙的刻刀边划边削,还不时指点着身旁的10余位男女老少。不一会儿,数团泥巴已变成乐呵呵的大肚佛、威风凛凛的武松、精神抖擞的“老愚公”......老杨的儿子佳年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整理上架,他说等涂了彩、上了色后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了。

  据悉,彩塑在宋代绍兴年间就传入隆德县。杨家的泥塑艺术起源于杨栖鹤曾祖父之手,至今已流传了170多年。但以前,他们大多以雕塑神像为主。到了第四代传人杨栖鹤手里,他带领祖孙三代,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纳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气息,初步形成了集泥塑、绘画、烫花、木刻、章雕等为一体的“杨氏家族艺术”,并成功地在地、县举办了作品展,还卖出了未曾料想的好价钱。于是,老杨广招门徒,发展成为一支10多人的雕塑队伍,每年制作艺术品数千件,收入上万元。

  隆德县位于古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处,自古就是“男能握管书画,女能执针绣彩”的文化之乡。据介绍,在这个只有21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常年潜心于各种艺术创作的民间和职业艺人就有2万多人,其中从事书法创作的有4000多人,农民画家2000余人。农民画家靳守恭还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农民画开拓者”。像杨栖鹤一样,如今他们已不再把自己的满身绝活仅当做自我欣赏的资本,更多的则是情愿拿它们到市场上去“遛遛”,结果竟有160多件在海内外大展中入选、获奖,甚至被刊载和收藏。身价倍增的民间艺术品于是每件从三五毛涨到几十上百块,甚至多到千元,常年靠种地过活的农民在诗情画意中便多了一条增收之道。

  漫步县城,10余个书画工艺展销店和8家书画工艺装裱行镶嵌在大街小巷。这里的收藏展出了包括左宗棠真迹在内的500余幅古旧书画,也有来自区内外众多现当代名家之手的近百件书画精品,还有数以千计的民间剪纸、刺绣、雕塑等作品。仅在县书画工艺展销中心,就收集有全县300多位艺人的4000余件(幅)作品。据中心负责人介绍,开展半年来,已有12万多人次先后光顾,售出各种作品400余件,交易额几十万元。

  据隆德县文化局党支部书记邵成玺介绍,近年来,该县把文化列入全县14项重点产业之一进行开发,制定了文化产业规划,一方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着手建立了“县内--地区--银川--福建”的书画工艺销售网络。文化工作者更是集中3年时间,走访2200多人,搜集整编了《隆德民间美术集成》和《隆德十项民间艺术志书》,使全县文化产业很快跨出了“山门”,走上大发展之路。

  如今,隆德县已在区内外设立书画工艺经销点31家,从业人员200多人,每年售出作品近20万件,去年实现收入100多万元,相当于县财政收入的1/6。今年年初,这个把文化当产业发展,为农民辟出增收新路的山城小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