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奴大夏国于公元430年左右失去国都统万城后,其族领赫连勃勃的血脉传承成了千古谜团。历史常常惊人,刚刚清理完毕的一座西郊隋朝墓葬主人竟然是赫连勃勃的后裔,在隋宫中任女官。
昨天下午,据刚刚清理完在西郊一处工地上发现的一座隋朝墓葬的考古专家邢福来介绍,这座墓葬的形制,其为斜坡墓道,单室墓,墓室长、宽都约3米左右;墓室内西侧置砖棺床,随葬品放于墓室内东侧后部。
该墓清理出陶俑等文物80余件,一律彩绘,有红、黄、黑三色,尤其赤红丹青依然明艳。一对武士俑,身高皆30厘米;一位手持盾牌,一位手持木柄兵器。数个骑马俑,骑主全为淑雅女子;各女子发髻乌黑高耸,双手合拢于胸前似乎攥着木柄仪仗旗之类;值得一说的是,这些陶马相异于隋朝陶马流行的呆板造型,马形气质稳重雍容不掩灵动神气。一件陶牛也是“牛气”十足,不同于一般陶牛低头使劲的惯型,其首扬其气冲。众陶俑高约16厘米,有风帽俑、小冠俑、半身俑;发现一片金箔,疑为陶俑身上所贴。成双配对的陶猪、陶鸡、陶狗、陶羊煞是好看;陶碓、陶屋、马俑也熠熠生辉。墓葬的盗洞,暗示着上流女子惯常陪葬的金银首饰与铜镜胭脂盒不知何时流失了。
曾经叱咤风云的匈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与都城统万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后,其身世族裔渐渐成了世人的不解之谜。但让人感慨的是,这座隋墓的主人正是他的后裔,在大隋皇宫中当上了女官;墓志铭清晰刻着“大隋东宫故内司食赫连山妃”、“夏裔”。这位血统高贵的匈奴王后裔逝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
著名考古学家邢福来笑说自己有运气,虽然关中黄土下掩埋着众多周秦汉唐墓葬,可仅仅存在了37年的隋朝墓葬却非常少,迄今为止发掘不过10来座。这座典型的隋朝墓葬俑类齐全,彩绘鲜艳,真实反映了隋朝的一些文化形态;因为唐承隋制,所以在这座墓葬里可以细细理出唐文化的端倪,比如衣饰。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城北无定河北岸的统万城,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造于公元413年的“大夏国”都城,俗称“白城子”。统万城作为大夏国都的历史仅10多年,之后匈奴族就湮没在历史烟云中了。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宋廷下令毁统万城迁其民,使得匈奴族更加无从让世人知晓。
西安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