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良渚文化卞家山遗址发现密集墓葬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5-17



经过1个多月野外考古发掘,至昨日,良渚文化卞家山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告一段落。浙江省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最后在32号墓发掘、清理出陶鼎、陶罐、陶豆、玉璜等10多件器物。至此,在1000多平方米范围内,共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墓葬32座,其中的180平方米共有墓葬20多座,墓葬之密在良渚文化中实属罕见。

  墓葬之密实属罕见

  据考古队领队省考古所专家赵晔介绍,这些墓地是用泥土人工堆积而成,每个墓的大小在长200厘米—250厘米、宽50厘米—70厘米、深10厘米—80厘米范围内均不等,属平民小墓。其中,在180平方米的地方有墓葬20多座,平均8个平方米就有一座墓,如此密度在良渚文化中实属罕见。

  考古人员说,以往发掘的墓葬,通常是南北向,且头部朝南。而此次墓葬,却多数头部朝北。其中,一座编号为28号的墓葬,东西向横葬,这在良渚文化中也非常罕见。

  出土器物300多件

  在清理墓葬时,有几座墓的葬具痕迹明显,还有可辨别的人骨架形状,有合葬、二次葬等不同方式。每座墓葬清理出来的随葬器物差别不大,一座大约有10多件,主要有三种器物,陶器有陶鼎、陶豆、陶罐和纺轮等,石器有石钺、石锛、石犁等,玉器有锥形饰、坠饰、手镯等。由于深藏地层,因此,出土器物大部分保存完好,破损的也基本能修复。

  此外,还有木质外表的漆片,大红色彩仍然十分鲜艳、光泽。

  研究葬俗有了重要史料

  赵晔说,根据出土的器物推测,墓葬是良渚文化中期偏早至晚期,时间跨度长达五六百年,迄今已有四千年以上。此次发掘成果,为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时期葬俗提供了新的宝贵的实物史料,对深入研究良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省考古所和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曾于去年和前年联合对卞家山遗址进行过二次发掘,发现了良渚文化居址,并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木器和房屋模型等器物。

  (杭州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