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民间收藏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03-11


“两会”期间,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畅谈的热门话题。两会代表、委员认为——


“两会”期间,民间收藏也成了与会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日前,几位代表、委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对民间收藏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民间收藏日益红火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间收藏者已有六七千万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应运而生了众多民间收藏市场,仅2004年一年,各地新开办的收藏品市场就不少于20家。而最能体现藏品价值的拍卖市场近来也是佳绩频传,仅去年就有50亿元的总成交额入账。这一个个数字都有力地反映了我国民间收藏的旺盛。

  不过,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收藏文化需求,该如何对待民间收藏品交流、促进藏品市场健康发展,也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生36起馆藏文物、寺庙文物及田野石刻被盗案件,共丢失各级文物223件,案件发生率比2003年上涨了近八成。对此,一些代表和委员表示: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类似的文物走私盗墓案件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收藏与文物盗墓走私没有必然联系。代表、委员们认为,正是由于民间收藏的不断发展,才使得更多的海外文物回流,也使得流散民间的文物得以保护。文物流通需要加强管理,但不能因噎废食。

唐克美:文物被盗与收藏无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应该说,收藏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业。民间收藏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进而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这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藏友在交流中相互尊重、认同,互相切磋、提高,享受收藏的乐趣。

  目前我国民间收藏方兴未艾,收藏空间特别大。我身边有许多朋友都被吸引到收藏中去。我觉得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是一件好事。人们收藏兴趣的高涨,说明人们关注艺术,需要艺术,有文化的需求,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国有馆藏文物固然有它自己的特色,民间收藏拾遗补阙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

  盗墓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但和民间收藏是两回事。盗墓现象一直都存在,而不是近年的事。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部门对文物保护执行不力、保护不力、打击不力。问题的症结在管理部门,如果管理严、打击狠,文物失窃就不会这么严重。这与民间收藏的关系不大,我倒要问一问有关部门是怎么管理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收藏市场大多还是通俗的大众工艺品流通市场,非法文物买卖只是极个别现象。对于非法行为,管理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和侦查力度,而对收藏市场的管理,要就事论事。市场数量是根据市场本身发展而定的,监管部门对违规违法的可以取缔,但对于市场的管理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说了算,相信经营不规范的市场自然会被淘汰。此外,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制定收藏方面的法规。


宋玉麟:加强管理不能因噎废食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收藏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当欣赏、收藏到一件好作品时,会让人觉得比吃人参、老母鸡还过瘾,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所以收藏者才会乐此不疲,从这个角度来说,收藏市场是不会萎缩的。

  对于市场上文物流失问题,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一些藏品市场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就像南京夫子庙市场,在这种市场里你可凭借自己的眼力淘到好东西。文物不管是老外买还是中国人买,只要在中国范围内流通,就谈不上流失。另一方面,文物也有通过走私流失到国外的,但不能因为高速公路上撞死了人,就把高速公路给关了。同样,文物保护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而不能采取一个硬性的规定,什么都不可以搞,整个市场就会死掉。我曾去过一些收藏品市场,那里真正能够算得上是精品的、不得了的东西是少之又少。另外,国内经济发展了,收藏市场繁荣了,一些流失到国外的文物又倒流回来了,国内比国外卖得好,文物自然就不会拿到海外去卖了。否则即使国内不允许交易,但是在利益驱使下,还是会有文物走私出去的。

  江苏省美术馆是国内资格最老的美术馆,它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的特色和规模离不开民间捐赠。一位藏家曾经一次捐赠了150多件书画,包括王铎、徐悲鸿、潘天寿等名家作品,这笔捐赠使得美术馆的收藏在原有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档次。2002年以后,国内书画市场越来越火,无偿收购比较困难,不过美术馆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收藏政策,就是走向市场,走向拍场,走向画廊,果断地抓住市场上的机遇来丰富馆藏。

  文物市场需要整顿,但要看整顿什么。老文物法是不允许民间进行文物流通的,现在新修订的文物法允许民间合法文物流通。过去不允许情况下,不是照样有文物走私吗?这很说明问题。管要就事论事地管,不能把市场一下子“掐死”。有关人士去市场检查也未尝不可,看到有人卖好东西,可以建议他捐给国家或者卖给国家。但是如果没有人去管这件事,就想通过一纸法令让走私从此就没有了,是不可能的。我看,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王怀俊:规范但不能打消藏家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陶瓷研究员

  现在民间收藏的形势很好,形成了大收藏家、大企业家还有普通老百姓等不同层次的收藏群体。收藏市场的变化也非常大,在20年前,我的工资是每月50多元,艺术创作同个人利益没关系。这些年由于收藏的发展,使得艺术家的作品有了身价。过去陶瓷名家画一件瓷器要100元,现在要8万元。其实有人收藏,艺术家创作起来才有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民间收藏前景很好,它对文化传承、对好的艺术品步入国藏都是有利的。

  对于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市场是开放的、公平的。就拿国内没有一家像样的陶瓷城为例,这不能怨市场,是有关部门的管理问题。再如,景德镇陶瓷原料流失的问题也需要有关部门去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有关部门在规范市场时不能打消收藏者的积极性。


吴泽浩:市场存在即是道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正因为收藏火了,很多文物才得以保存下来。画家的成长是离不开藏家、收藏市场的,藏家是引导者,这是世界艺术领域几百年来形成的规律,而藏家的鉴赏力也要不断提高,要用眼睛目睹,而不是用耳朵跟风。民间收藏不能打击,当收藏达到一定境界时,收藏者的心态就会平和,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也培养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山东自古以来重视收藏,并形成了一种传统。收藏不一定非得是买名家作品,各有各的档次,各层次有各自的标准。可以说,济南的书画市场在全国首屈一指,藏品档次属于中档,但销量却排在国内市场首位。我认为这个市场能够存在下来,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它养活了一大批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说到书画市场,山东省有一个文化现象,就是报考美术院校的人数在全国是最多的,你很难想像人们对美术的热情有那么高,所以山东目前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艺术家也不错。这些形成一个艺术氛围,这种氛围也带动了收藏,也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发展。

 收藏拍卖导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