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长沙人谁懂湘绣?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9-24


  人们喜欢把湘绣、湘军、湘女、湘菜并列为湖南打得响的湘字招牌。因曾国藩的湘军打出来的名气,体育湘军、文学湘军、出版湘军仍不时在全国叫响;湘女多情的传说吸引着许多不明真相的外来者;湘菜的美味让每一个长沙人唇齿留香;惟独承载着更多湖南文化内涵的湘绣竟悄悄淡出了长沙人的生活。

  谁在购买湘绣?

  在长沙第一路———五一大道东段的两边,有为数不少的湘绣制品商店,但门口停留的顾客很少。商店的员工告诉笔者,他们的绣品1/3销给来旅游的外地人,1/3销给在长沙工作的外地人,1/3销给长沙人,当然,买了也是送给外地人。

  长沙人为什么不喜欢湘绣?一位女士说,早些年也买过被单等湘绣制品自己用,但现在时兴用被套了。一位男士说,长沙人都被那些猫啊虎啊马啊熊猫啊大鹏之类的湘绣败了口味,谁家里要挂这么一幅,好好的家就俗了。谁敢买?你不看年轻人喜欢的是充满现代感的油画花瓶,老年人家里挂的是字画和雕花木板。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左汉中对湘绣还有难言之痛。1992年,他和省出版局的领导把两幅湘绣当礼品送给新加坡驻泰国大使夫人。这位夫人是望城人,她当场拿出自己30多年前从长沙带去的湘绣,说:这才叫湘绣!受了如此刺激,左汉中从此送礼宁愿送少数民族的民间刺绣,讨个皆大欢喜。

  谁在收藏湘绣?

  都说湘绣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有收藏的价值。喜欢收藏的廖文伟每天把藏品擦了又擦,看了又看,却把朋友送的湘绣搁在了他家黑咕隆咚的阁楼上。为什么对湘绣如此不恭?

  他回答:湘绣又不是古玩,它可以复制。湖南省文史馆副馆长阳盛海对少数民族刺绣服装情有独钟,走南闯北,爬山涉水,花费常人难以想象的金钱和精力去收藏,对就在家门口的湘绣却没有动收藏的念头。他说,少数民族服装的式样和工艺几千年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了,收藏它们,就是在收藏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而湘绣现在只能算作工艺品,而且它的工艺远不如昨。如果湘绣是由著名绣工绣的名家的字画,那就有收藏价值了。

  谁真正懂得湘绣?

  湘绣土生土长在长沙,在街头,你问长沙人,你知道湘绣吗?所有的人都回答:知道!湘绣的特点是什么?笑着摇头。和苏绣粤绣蜀绣有何区别?摇头。湘绣的大师有哪些?一脸茫然。湘绣有些什么名作?奇怪地看你一眼,掉头走人。回头再问一些文化界出版界的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问的时候,笔者也跟着脸红,因为自己知道的那点皮毛,也是临时从网上查来的资料。那么,谁真正懂得湘绣?恐怕除了湘绣研究所的人,其他的屈指可数了。

  谁来打湘绣的金字招牌?

  有人说,湘绣是湖南人的金字招牌。谁来打出这张招牌?某一个政府官员?某一个研究所?某一幅绣品?都不可能。只有当湘绣像湘菜一样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长沙人人知道懂得湘绣,人人热爱湘绣,生活中触手可摸湘绣,人们才会津津乐道地向外人介绍湘绣。

  湖南星沙湘绣城副董事长何国庆告诉笔者,虽然公司的湘绣制品目前全部外销,但最终的市场还是在国内,因为湘绣是诗书画印与刺绣工艺紧密结合的艺术品,它所表现的历史文化典故只有中国人才真正懂得,湖南人才称得上是湘绣的知音。但目前人们对湘绣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出现了一个断层,特别是年轻人需要去引导,这需要一个过程。

  《市场报》 (2004年09月24日 第二十四版)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