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汴绣的明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8-24]
汴绣是在继承古代宋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其精巧技艺著称于世。《东京梦华录》形容宋绣“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明代董其昌所著的《筠清轩录》中评价说:“(宋绣)设色精妙,光彩夺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之情,花鸟极绰约啁哳之态。”
20世纪50年代,开封汴绣厂成立之后,对古老的汴绣艺术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整理,使汴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汴绣精品曾获得国家百花奖,贵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声名远播。许多人看好汴绣良好的市场前景,纷纷开工厂、开商店,生产、经营汴绣。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封旅游业的开发为汴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汴绣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据统计,我市有各种汴绣经营厂商四五十家,形成了以国家所有制企业为主体,个体私营、家庭作坊式经营为补充的多元化格局,可谓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关于汴绣,近期还有一段佳话。今年7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上,温家宝总理来到河南省展台视察时,来自开封的金钟宫廷刺绣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钟正全神贯注地绣一幅水墨山水图。总理饶有兴致地走上前去,仔细端详。金钟当时激动地对温总理说:“总理为全国亿万人民操劳,我想为您也绣一幅肖像送给您,表达我们河南人民的心意。”温总理连声道谢。
然而,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管理滞后、鱼龙混杂、价格混乱等等,有识之士为此深感忧虑。汴绣的明天究竟该如何发展?怎样把汴绣发扬光大,把汴绣产业做大做强?带着种种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怎一个“乱”字了得
在宋都御街,几乎每家经营工艺品的商店里,都有绣品出售。记者以一位普通游客的身份挨家挨户进行了走访。走进去,只见大大小孝色彩各异的绣品挂满了墙壁。有些店铺里,各色绣品济济一堂,一边的地板上还摆满了包装好、印着“中国汴绣”字样的绣品。图案以中国古画为主,还有少量的西方油画、人物肖像等。有些绣品乍一看,都平齐光亮,有着很好的“卖相”,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同样的图案,线的粗细不同,针脚大小也不同;色彩过渡有的柔和,有的突兀;人物神态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就显得呆板,没有生气。有些明显粗制滥造的绣品也堂而皇之地挂在货架上进行出售。汴绣的质量如此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可以说是对以精妙著称的汴绣艺术的无情讽刺。
在价格方面,也同样混乱不堪。记者在采访中留心了一下,相似规格、相同图案的一幅“报春图”,最高的一家报价5000元,最低的报价仅200元。价格落差如此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更有甚者,一些经营汴绣的商店从苏州农村等地购来廉价的绣品,充当汴绣销售。如今,这样的运作方式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成了公开的秘密。有一个小细节就可以说明这件事。记者发现,不少绣品商店都在店内显要位置摆上一副绣台,上面是绣了一半的作品。但是,这些绣品的绣制工作常常是停滞不前的,用一位知情者的话说,“几个月前啥样,现在还啥样。”仅凭在几天的采访中现学现卖的点滴知识,记者也能问出其中的破绽。比如,有的自称会刺绣的经营者无法列举汴绣36种针法的其中5种,有的虽然能够列举一些,却无法在绣品实物上进行指认。
在记者问及绣品进货渠道这个敏感问题时,相当一部分经营者都说是“自家作坊生产”,但当记者继续追问“作坊有多少绣工,按每名绣工最高的劳动生产率计算,多长时间可以绣出店内陈列的绣品”时,店主要么支吾其词,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反问记者“你问这干啥”。还有的店主竟然声称是“从开封汴绣厂进的货”,是“正宗汴绣”,而据记者所知,开封汴绣厂并没在此设代销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生致力于汴绣研究和开发的王少卿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有些生产汴绣的工厂或家庭作坊惟利是图,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色次,增大线径,粗制滥造,一幅本来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绣品,他两三天就赶出来了,其绣品的低劣程度可想而知。这样的东西完全失去了汴绣的特色。”
俗话说:“一笔千线。”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汴绣的线色有1000多种,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10多种之分,有些色彩丰富的作品需要一二百种颜色的丝线,一个小小的色彩过渡,就需要绣工埋头绣半天。因此,一般小幅汴绣作品就要绣几个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有时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作品才是汴绣中的精品,它费工费时,因此成本相当高,价格自然也不低。
质次价低的绣品不仅冲击了汴绣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汴绣艺术的形象。绘画是用颜料在调色板上调颜色,刺绣则靠线在缎面上调颜色。一根根无声的丝线,通过刺绣的形式赋予它永恒的魅力和永恒的艺术生命。因此,绣品生产对画稿有相当高的要求,对绣工的要求也不仅仅是“手巧”,更要“心灵”,需要绣工有较高的悟性和理解力,才能绣出“丰神宛然”的上乘绣品。汴绣的内在神韵是那些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的低劣绣品根本无法比拟的。
王少卿断言:“如果听任汴绣市场的混乱局面继续下去,那要不了多久,汴绣将会丧失掉自己精致的风格和品位,汴绣将不成为汴绣,一个本来是无价的品牌有可能变得一钱不值。”
要把汴绣做大做强,首要的任务就是有效地整顿和管理市场,才能使汴绣这一风格独特、格调高雅的工艺品不至于淹没在假冒伪劣的绣品之中,才能洗去目前蒙在汴绣身上的尘埃,现出汴绣本身的天姿国色。
比苏绣我们有差距
记者在采访业内人士时,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谈到了苏绣,谈苏绣的无孔不入,谈苏绣对汴绣的冲击,谈苏州的十万绣工。记者一直在思索,为什么苏州人能够把自己的绣品卖到全国各地,在全国工艺品市场上占据那么大的份额,每年创造几亿元的利润?开封人为什么做不到?
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汴绣的鼎盛时期是在北宋时期,到了靖康元年,金兵攻破开封,多数刺绣艺人被掳掠屠杀,只有少数工匠被宋皇室贵族带到苏杭一带。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城市手工业受到严重摧残,刺绣艺术也随之一蹶不振。此后,直到近、现代,开封刺绣业基本泯灭。解放后,开封汴绣厂成立,汴绣才从沉寂中苏醒,慢慢重新发展起来。
再看苏绣。明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明清之际,苏绣的风格与技法日臻完善,并涌现了一批名家。“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苏绣之所以兴盛千余年绵延不绝,在于其深深扎根于民间,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可以说是“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
历史的渊源,我们无可奈何。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苏州的一些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首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市场开拓意识。苏州人能把绣品卖到汴绣的发源地,能在开封承揽批量定做,起码证明了一点,他们没有把自身局限于苏州的小圈子,而是把眼光放得很远,把开拓市场的手伸得很远。其次,苏州市对刺绣艺术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地方。此外,苏州市围绕刺绣艺术做了很多文章,比如举办刺绣艺术节、建立刺绣市尝进行刺绣作品竞赛等,都有效地提高了苏绣的知名度。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时得知,如今,苏绣还走进了学校。前不久,苏州市一所中心小学在学校课程改革中创办了“苏绣娃”刺绣班,邀请苏绣高级工艺美术师担任老师,培养苏绣接班人。应该说,苏绣的发展远远走在我市前列,经验我们要学习,教训我们要吸取,取长补短,兴利除弊,才能迎头赶上。
十指春风可回天
去年“三八”节,市女企业家协会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市长刘长春出席了座谈会。会上,刘市长说,手工业品是我市的一大优势产业,如果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一定大有作为。现在这种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汴绣,和苏绣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汴绣不能降低品位,降低档次,如果越做价位越低,档次越低,路只会越走越窄。汴绣要注册自己的商标,制定行业标准,做细做精,把汴绣做成产业,做成名牌。
记者在采访中,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每个汴绣厂家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你说他曲高和寡、有价无市,他说你根本就不是做汴绣;你说他粗制滥造、质次价低,他说你不能满足百姓需求;你培养了绣工,我花高价来挖墙脚……虽然大家都在做汴绣,但相互之间的交流很少,到对方那里去观摩都要偷偷摸摸的。被对方发现了,就有被撵出去的尴尬。在相互之间的对立和暗暗较量中,人们对汴绣失去了辨别力,汴绣厂家之间也失去了合作的可能。
市场经济的规律证明,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整合才有出路。汴绣要实现产业化,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整合,形成整体实力,打响汴绣的牌子,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才能把汴绣真正发扬光大。
肩负着传承传统工艺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双重使命的汴绣,如何实现产业化?这是一道难题。一方面,手工绣品的价值来自于手工的创造性,它包含繁琐的工序,需要大量的时间,每一件手工绣品都富有独特的个性,包含了绣工大量的心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另一方面,汴绣要发展,就不能只停留在目前的状态。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一定的声势,才能进一步吸引外商,扩大汴绣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两方面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产业化并不等同于工业化或规模化,更不是盲目膨胀。
记者采访了许多业内人士,综合各方面意见,汴绣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决商标注册问题。汴绣只有注册属于自己的独特商标和品牌,才能真正创出自己的名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前几年就已经开始的“汴绣牌”商标注册工作,至今仍悬而未决,许多人呼吁“汴绣牌”商标注册一事早日尘埃落定。去年10月,开封汴绣厂、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封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及开封市艺苑宋绣工艺厂的汴绣产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原产地标记产品,获得了法律上的保护。在国际上,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国也都会给予知识产权的保护。这4家企业拥有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绣工数十人,有较强的汴绣生产能力。这项认定在汴绣发展史上,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虽然目前来看,这项认定并没有给这4家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但是它的价值是潜在的、深远的。
第二,成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行为,制订行业标准,做好行业自律。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行业协会的作用就越重要。作为一种民间组织,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行业协会既是各行业自我协调和管理的团体,又是政府管理经济的有利辅助和支持机构。汴绣行业成立行业协会,有助于规范各厂商的经营行为,形成合力。我市的汴绣企业各有各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只有认真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完成“保护、发展、提高”汴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历史使命。目前,市工商局有关部门正在筹划办理这件事。相信汴绣行业协会成立之后,会对汴绣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汴绣需要创新。产品要创新,要根据市场变化生产出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和家居潮流的绣品,产品也不应拘泥于单纯的装饰品,应该积极拓展其他领域;经营方式要创新,企业不可固步自封,要大胆引进新的经营方式,进一步开拓市场;管理要创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观念要创新,要用新的市场经济的理念来指导经营行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汴绣不是普通的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古城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汴绣经营者不仅要经营汴绣,还要普及汴绣知识,提高大家对汴绣的认识和鉴赏力、辨别力,因此,服务更要创新。
第四,培养专业人才,认真研究、开发汴绣的制作、销售和信息采集等,培育具有现代艺术水平的汴绣专业人才,创新汴绣艺术。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手工绣品独特的艺术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汴绣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汴绣一定会在绣苑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策划人/屈艳枝
本报记者 陈慧/文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