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中华的端午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7-06
  仲夏5月,无疑是一年中的重要月份。中华传统人文观念认定,此时,太阳在东井星宿位上,小暑到来,螳螂出生,伯劳鸟开始鸣啭,鹿角脱落,半夏草生长。天子应居明堂太庙,乘大红车,驾赤红马,打红色旗,穿红色衣,戴红玉佩,食红豆红羽鸡……官吏要为民祭祈山川百源及上苍,启用盛大礼乐,祷祀安宁和丰收。

  至于端午节,正是在丰富的人文认同上逐步形成的一个中华节日。它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闻一多在《端午考》中认为,吃粽子与龙舟竞渡都与龙有关。《说苑》就记述过“断发文身,以似龙子”的习俗,可依此推论端午节是龙的祭节:古吴越人在这天举行龙图腾祭祀。

  想来,后因屈原精神大为感慑华夏子孙,祀龙端午便又移容到屈原英魂身上。投江的屈原化为龙神。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说: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中华民族原本是一个广纳丰蓄的民族。它的民族形成如此。它的思维习俗如此。满世界唯中华能将它内容丰富多彩的数十个子民族融为一个统一的伟大民族,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一个奇象。

  因此,在中华节日习俗中便亦有了广纳丰蓄的现象。许多节日在发展广蓄中形成定俗。难说往后世上华人共赏“春节联欢晚会”不会成为除夕定俗。其实,每个节日都在历史演进中丰富着自己:思想人文内涵的,外在形式附丽的。

  所以,端午节便有了另一些内涵和附丽。如对吴国大将伍子胥的追念和悼亡。伍子胥受夫差迫害亡于五月五日,吴王下令将伍子胥遗体装入皮夷革中抛进大江。南朝范晔《后汉书》记:浙东百姓是日要结队使舟于曹娥江溯流而上,扬起歌弦相迎化为“江神”的伍氏英魂。江神,怎么不是龙呢?

  相仿的人文叙说,还将端午衍化成纪念介子推、东汉的曹娥、陈临,在龙舟与江河蹈浪的实际赋形中,使节日都具有了龙的神质灵感。中华龙的子孙,托附节日,宣扬战邪斗恶、崇义誉美的精神。

  情爱的普遍存在,总使节日普遍成为爱情的滋生繁化体。节日放纵情爱。端午的龙这个象征物,自然也在各地的活动中象征爱情。

  哥是天上一条龙,

  妹是地上花一篷;

  龙不翻身不下雨,

  雨不洒花花不红……

  不忘小时候端午节间,在昆明大观楼看龙舟竞渡,舟上魁梧的竞手和岸间妙龄的姑娘,此起彼伏唱这支著名民歌的情景。在人山人海中,情缘也许就此牵定了……

  端午习俗的另一个人文思维系统,演绎的是另一种传说:“恶日”说。远古视五月五日为恶日。更因北宋亡国君主宋徽宗生在这天,人们便遍认这天是恶日了。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后来便有了饮雄黄酒、拴五色线、佩香荷包等等避恶习俗。

  至于白蛇于端午饮雄黄酒吓死许仙,则是“恶日说”伸延出来的另一个美好故事了,它的主题照样是中华千秋主题:扬善护爱,罚邪镇恶。尤要注意的是,那美与爱的化身不是别物,是白蛇,还有那尤为可爱的青蛇。蛇,是小龙。这个美的传说,又回到中华龙这个变化无穷、威力无比的龙的传说王国中来了。

  有一首题《龙》诗,仿佛专为中华端午丰美的龙形、龙迹、龙事、龙的传人写作的。它出自明代陈成笔下:“变化非常物,含生类不群。天渊无定在,大小忽相分。万甲尽藏雨,浑身通绕云。苍生方待泽,莫只睡无闻。”

  尤可记取的是,本为汉族的端午节俗早被中华各少数民族传承。《辽史·礼志》记,辽国重端午朝仪,皇帝要系长寿彩缕才升座,还将寿缕赐予南北臣僚。全国除吸收汉族过端午习俗外,还有拜天之礼和射柳之礼。至今天,许多少数民族兄弟过端午节,除中心活动外都另有一番丰富多采的节目。丰我端午,泱泱中华,洋洋大观。

  中华的节令智道人文有深切的文化隐义。它集产(生产)、祀(祭祀)、娱(娱乐)、礼(礼仪)、教(教化)、艺(艺传)、技(竞技)、享(享用)、养(养生)为一体。它们通天、神、人、地、文于一身,而达到凝聚民族精神、取智“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途径。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九歌》厚重,《天问》浪漫。屈骚精神上下求索。端午常青如诗。

  不忘1941年抗日烽火中,发奋求索的中华诗人们倡议把端午定为“诗人节”。他们发表《诗人节宣言》。1941年端午节举行的盛大活动上,400多位诗人一起聆听《离骚》的朗诵。抗日烟云中的重庆,那是一次诗的激昂与壮烈。以诗人身分出席的于右任先生被推为大会主席。冯玉祥将军的即席赋诗由老舍先生朗诵。郭沫若报告了屈原生平。胡风作了演讲。屈原的《离骚》由常任侠朗诵,郭沫若的《离骚》译文由光未然、高兰分诵。记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学子们也在端午节举行过诗人节活动。读小学的我,在一个端午诗人节的夜晚,在翠湖的小教室里,与同学们一起,聆听一位老师充满激情地朗吟和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个沉沉黑夜,人民解放军已经挺进到粤桂大地了……

  一个龙的节日,屈原大夫赋予它诗的精神。一个诗的节日,中华蕴含它歌的壮美。

  呵,吾中华近5000年的端午诗篇长卷,史重重,神焕焕,情漫漫。

  端午大节悠久又古长,然而,它并不陈旧,仍新鲜得满是繁发的生机。中华正上演着丰美壮阔的诗、乐、歌、舞……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