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古玺三十年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6]
天津市的孙家潭,收藏古代玺印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1968年他赴内蒙古支边,在乌兰牧骑宣传队作美工,后来从事文物普查工作。据当地文物部门介绍,他是内蒙古庙子沟新石器人类遗址的发现者。同时,作为西泠印社学术研究会委员的孙家潭,十分喜好研究中国玺印,他收藏的古代青铜玺印达数百件,其中他收藏的宋元押套印品类极为丰富。我们一起来看他的收藏故事。
天津印社社长孙家潭除篆刻、书法创作之外,投入最多的就是古代玺印的收藏。孙先生的藏印品种丰富,青铜、牙骨、玉石等等数量达数百枚。中国玺印先秦时称玺,秦以后称印, 官用玺印的印制变化不大。在孙家潭先生的玺印藏品中,他的私章押印,特别是宋元时期的私押套印,藏品数量之多,形制变化之丰富,让人看过之后对中国私押套印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天津印社社长 孙家潭:它既是拼合它里边还有子印,还有个小印。它集两种形制于一身,这个印面就多了。你看子印一个印面,外面的外套印的母印下面有一个主要的印面。然后左面右面还都有印面,这一方套印应该说是有四个印面。一个印可以当作四种不同的功能来使用。
明清以来,收藏古印已成为篆刻家们的一大嗜好。他常用甲骨金文汉简入印,这些都得益于孙家潭的古玺印收藏。把玩古印,观察印文、字口、线条上的感觉最真切。老师告诫他,“印从书出,印宗秦汉”临摹古印是必修课。古玺印的收藏对孙先生的篆刻和书法技艺的提高影响很大,同时藏印又引发了他对古印制的研究。
天津印社社长 孙家潭:押印的形成,可以追追溯到魏晋时期。元代的蒙古人或者是色目人,他们不善于执笔画押,他做了一种押,把签字的形制做到印章里边。用盖印、签印这样来代替签字。所以说这个元押的形成,在元代的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今天我们手里见到这种元押就是非常典型的。这种押呢它没有边栏,就是说打出印来之后呢,它没有边框,只是一个符号的形式。而且它是用来蘸墨来打的,并不是蘸成朱红的颜色来盖这个印的。它是用墨来盖的。为什么要用墨,为什么不用边栏,其实这个很简单,它没有边栏的是签字,它是用盖印来代替签字,为什么要用黑颜色,签字自然要用黑颜色。
宋元时期,商业贸易发达,私押套印在买卖中往来更为重要。押印本意指在文书、字画、契据上署名或画记号,以为凭信。古人系印于身,取意吉兆。这方元押套印最为复杂,它集五面印于一体,各印面都见有用八思巴字组合成的专用之印,具有某种权力与凭信作用。
天津印社社长 孙家潭:这是一方子母拼合式两层结构的套印,上边有子印,龟钮子印。子印可以拉出,这里边有印面,这都是八思巴字。这方印面上完全都是八思巴字。 主体印面,咱们目前看到的是三分之一,左右对合两块半印已经遗失了,这个咱们从市场上见到的时候,左右两块半印已经丢失。这是元代宋元套印当中的,应当说是比较精彩的一部分。它还不像一般的小押,一个文字、一个姓氏,它集多种形式于一身,使用一印多功能。
三十多年的收藏,孙先生的藏印很多为传世品。宋元时期私押套印均为青铜质地,皮壳包浆,印面边角圆钝,使用痕迹明显。印文、印体一次铸出。最令他难忘的是一方他没有收到却又落在朋友手中的战国套印。
天津印社社长 孙家潭:它是一方圆柱形体的,由三瓣组合成的战国的古玺印。也是一种套印的形制,但是呢,它是由三瓣组成的。我见到的时候,只是其中的一瓣,它是一个生坑锈。看来这方印呢,在地下埋藏的时候已经使它分离开了。因为它合瓣的地方,已经产生锈蚀的面了。当时这方印呢,要价也不高只是几百元钱,我就想把它买下来。当时她耍了一个心眼,她跟我说,等我爱人回来你们再商量吧,要不等你下午再来。下午边去之后呢,她要的价格就是好像很不理啦,她就是没有诚心卖了。也是非典时期嘛,我就从天水忙忙匆匆就赶回家。去年2003年,西泠印社建社100周年。在杭州开会,和河南郑州的许雄志,许老师呢坐到一起。闲谈当中呢,我就说到这方印。嗨,他说孙老师,这方印在我手里啦。啊我一听,这方印怎么到你手里啦。他说甘肃的人送河南郑州卖给我啦。当时我听了之后,这个东西应该说是我先看到的。他说你现在想看也可以,你到我家里来看。
篆刻印学博大精深,孙家潭先生数年来潜心收藏,他的玺印藏品装饰精美,保养致善,看得出主人对它们的挚爱之情。
1999年,孙家潭向中国印学博物馆无偿捐赠青铜玺印23方,并创办了天津印社。他常说:“把玩古印,我与古人对话,可思接千载”。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