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照亮我人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6]
说起红色收藏,金铁华先生在京城的收藏圈儿里可称是有些名气。金先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革命题材的藏品不仅多,而且广,这其中包括国外发行的毛泽东邮票,新旧版的毛泽东著作,解放前的革命报刊以及解放区的学生课本,此外他还有数量不少的革命宣传画和电影海报等等,今天我们就带观众朋友到他家里看一看。
将自己的家办成一个小型的红色展馆,是老金一直以来的心愿,现在,刚刚退休的他已经开始整理设计了,我们来到他家时,他还在琢磨怎样布置,金先生搞红色收藏已经有40多年了,说起这些,他总要提到父亲对他的影响。
金铁华:我的父亲啊,是个绢花儿艺人,解放以前呢,尽管他有精湛的艺术吧,但是生活得很苦,没有社会地位,解放以后呢,他艺术上获得了新生,他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政治地位上呢,他参加了北京市(政协)一至四届的委员,崇文区一至五届的人民代表,由于有了党的关怀,他的技术呢,更上一层楼,每年做这个国庆彩车,每年“十·一”的时候去天安门观礼,当他在观礼台上看到自己设计的国庆彩车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时候,自己又站在观礼台上,哎呀,那心情特别地激动啊,就是觉得共产党来了,翻了身,自己当家作主了,每年“十·一”,他参加这个会回来以后,晚上连饭都不吃,给我们讲到(夜里)很深很深,就是讲到很晚很晚啊。
在父亲亲身经历的影响以及他的谆谆教导下,毛主席、共产党的名字就在当时年幼的金铁华的心里扎下了根,因此,从少年时代收藏邮票开始,他就特别关注有毛泽东像的邮票,只要是碰到,他都想方设法收藏到,有一次,他在看一个外国小朋友的集邮册时,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
金铁华:1960年代初啊,我那时候只有十二、三岁,我也经常到东华门去交换邮票,那时候是以中国人为主,但是当时呢,也有一帮东欧的小孩儿,其中啊,就有一个大个子,架着双拐,他中国话说得还不错,我在翻阅他的集邮册的时候呢,我突然之间发现了一套外国邮票上的毛泽东,哎呀,我心里特别地高兴啊,我也好奇,我说外国邮票上怎么还会有毛泽东的邮票出现呢,经过商量,他说他喜欢中国的菊花邮票,我当时手上没带,所以我就跟他商量好了,我怕他再换给别人,我再三地叮咛他,我就直接往家跑,来回来去往返也得有将近一个小时左右吧,拿到家里的另外一本儿集邮册,回来以后让他挑上几枚邮票,我就把这套邮票给换到手了。
得到这套外国的毛泽东邮票,可是让老金在当年的小伙伴儿中美美地炫耀了一阵,那自豪就甭提了,自从有了这第一枚外国的毛泽东邮票,他就一直关注起外国的毛泽东邮票来,后来又陆续有了朝鲜、越南等国家出的毛泽东邮票,如今老金已收藏了30多个国家的二百多枚外国的毛泽东邮票,但是老金并不满足单纯的邮票收藏,他的兴趣又逐渐扩展到了红色收藏的其他领域,收藏了不少旧版的毛泽东著作,解放区的革命报刊和课本儿,以及一些革命题材的电影海报等等,形成了一个红色藏品的家族,其中有两本儿抗战日记,让老金甚是得意,他不仅收藏了这两本日记,而且还在2003年3月,通过《北京日报》和《劳动午报》寻找日记主人的启示,非常幸运地找到了日记的主人。
金铁华:这个主人呢,就是原来《人民日报》社的前秘书长郭渭同志,他当时是太行山《新华日报》的编辑,今年已经84岁了,就在一天的晚上呢,我们就去拜访郭老同志,就是当我们一进门儿的时候呢,我拿了其中的一本儿,郭老同志呢,当时年岁已经很高了,他见到这本儿日记以后呢,“腾”地一下儿呢,就从这个沙发上坐起来了,说这本儿日记就是我的日记,当时那兴奋的劲儿啊,全家都鼓掌,为这本儿日记再回到郭老的身边儿呢,都感到特别地高兴,这些笔记本儿啊,都是郭老一边打仗,一边躲避日寇的扫荡,一边在《新华日报》社工作,他在核桃油灯底下每天进行的写作,我们听了以后呢,又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史的教育课,在我们临走的时候呢,郭老执意让我拿走这笔记本儿,我说这个笔记本儿啊千斤重啊,我是拿不起来,我就把其中的一本儿呢送给郭老了。
像抗战日记这样珍贵的红色传家宝,在老金的家里还有很多,他说不仅仅是他收藏了这些红色藏品,这些藏品也常常激励着他,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且获得了包括北京市级工会先进在内的许多先进称号,这些红色的收藏影响了他的一生。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