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鲁迅的胡子和漫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6-23
  记得华君武绘有一幅漫画,讽刺考古学家考证李自成的胡子是往上翘还是朝下垂的。李自成的起义自当是历史学家关注之所在,不关注农民革命的种种,而关注其领袖人物的胡子,理当讽刺。其实早在18世纪,孟德斯鸠就已经在《波斯人信札》中讽刺过这种无聊,无奈历史学家中仍不乏这类现象,譬如三十年前就有权威人士“研究”杜甫嗜酒不亚于李白云云。但是最近见到一幅《鲁迅先生漫像》(《开卷》2003年11月号),却不由我想起华君武的这幅画了,觉得胡子也并非不该“考证”的。漫像画的鲁迅,有着浓浓的胡子,八字式,很威武的样子。可是这与我的记忆不一。鲁迅的胡子是怎样的呢?从现在常见的照片看,是一字式。倘欲引经据典,有先生的自我写照在:

  今天喝茶以后,便看书,书上沾了一点水,我知道上唇的胡须又长起来了。……我又要照例地剪短他,先免得沾汤带水。于是寻出镜子,剪刀,动手就剪,其目的是在使他和上唇的上缘平齐,成一个隶书的一字。(《坟·说胡须》1924年10月30日)

  但我转念一想,这不是“漫像”么?漫像也者,自可以“漫”的。一字式改成八字式,大概也不妨,这是画家的自由。然而忽又想起堀尾的漫像来,据说是为鲁迅生前首肯,因而被收进1937年第一版的《鲁迅全集》中。于是找出,一看,这日本画家似乎很谨慎,他没有改,一字式的胡子赫然在目。还有头发,直竖着,与鲁迅的“板刷头”相一致。因此想,画家作画,第一步当是“格物”,物尚未“格”,又如何变形,如何传神呢?我因此又翻看几位肖像漫画家的作品,例如前些年出版的蒋文兵《世界名人百图》(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其中的托尔斯泰、卓别林,一个是下垂的大胡子,一个是鼻下的小胡子,对照照片(卓别林是剧照),好像都没有“漫”到变更胡子式样的。假如也一律改成八字式,不知将怎样……于是,我忽又醒悟过来:原来漫画并不能随心所欲,“漫”无准则的。也还是那句老话,艺术以至漫画的生命在真实。

  如此看来,胡子于考古学家固然毋须注意,而于画家,却必须重视。其实,这又岂仅是一个胡子问题?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