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玲尘封二十六年的遗作终于在京、沪、深三大城市同步问世了,在王府井书店记者抢先看到了这部《同学少年都不贱》,除了张爱玲未发表小说遗稿《同学少年都不贱》外,该书还收入了张爱玲的四篇译作。同时,首次将张爱玲手稿仿真件附赠给了读者。据悉,购买首版首印的读者还将有机会获得全球限量300套的首发纪念邮票一套16枚。
“出土”来龙去脉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张爱玲研究专家)
2001年7月,我飞到洛杉矶踏访张爱玲故居。在东方图书馆浦丽琳女士特别安排下,我查阅了尚未开放的“张爱玲资料特藏”。打开四大纸盒特藏资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事情追溯到四年前。1997年10月,为纪念张爱玲逝世两周年,东方图书馆举办“张爱玲遗作手稿特展”。台湾皇冠出版社为此提供了不少张爱玲作品手稿复印件,包括英译《海上花列传》手稿、英文《少帅传奇》手稿(均为打字稿)、《对照记》和散文《乱世纪二三事》(即《惘然记》)、《笑纹》、《四十而不惑》等手稿。“特展”结束后,这批手稿复印件由南加大东方图书馆保存。其中最使我惊喜的就是中篇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手稿。
《同学少年都不贱》写在由皇冠出版社为张爱玲特制的500格长形稿纸上,共42页,钢笔竖写,字迹娟秀清晰,仅少数几处有删改。《同学少年都不贱》袭用杜工部《秋兴八首》中“同学少年都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之意,铺陈上海某所教会女中一个寝室四位女生尤其是赵珏和恩娟两位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成长,以此揭示人生无常的沧桑悲凉,可谓意味深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张爱玲拿出了《色,戒》、《浮花浪蕊》等一系列新作。据张爱玲自己回忆,这几篇小说都在五十年代写出初稿,“此后屡经彻底改写”,才在1978年前后发表。后来收入《惘然记》一书时“还添改多处”,足见张爱玲创作态度的严谨,也正应了她1978年8月20日致夏志清函中的自我解剖:“我是爱看人生,对文艺往往过苛。”
也就在同一封致夏志清的信中,张爱玲惟一一次提到这部本该与《色,戒》同时面世的《同学少年都不贱》。她告诉夏志清:“《同学少年都不贱》这部小说除了外界的阻力,我一寄出就发现它本身毛病很大,已经搁下了。”
既然这部小说当时根本不为外界所知,“外界的阻力”应是外界对张爱玲期待甚高而产生的压力。而“寄出”显然是寄给好友宋淇以听取他的意见。众所周知,五十年代以后,张爱玲不少作品都是寄给宋淇,过目把关安排刊登。也许宋淇对这部中篇也有不同看法,认为小说“毛病很大”?这样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部中篇的手稿后来一直由宋淇保管。但这只是我的大胆推测。
如果我的推测可以成立,这一搁就是整整二十六年!从南加州大学东方图书馆1997年10月“特展”时就得到这部中篇手稿复印件,不难判断宋、邝夫妇是在1997年1月至1997年8、9月间把手稿转交皇冠的。
今年2月,为纪念建社五十周年,台湾皇冠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同学少年都不贱》繁体字单行本,紧接着大陆简体字本登场了。)
内容简介
赵钰和恩娟是高中时的好友,家境相近,随着升学、婚姻,两个人的命运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当她们在异国他乡再次重逢时,一个是苦苦谋生存的传译员,一个是风光无限正逐渐步入高层社会。在两个小女子迥异的命运中折射了人生的沧桑岁月。
专家评论
吴福辉(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自传性质非常强
毫无疑问,说这是张爱玲最好的小说还不能,但是这部作品自传性质非常强。书中有一个细节,说的是赵钰在美国华盛顿为了参加对韩招待会自己裁剪衣服。对照张爱玲自己写的散文《更衣记》,她的衣服往往都是自己独创。她的小说中很多情节都是和服装有关的,这篇作品当中也不例外,改衣服是只有张爱玲才可能有的细节。
其他自传体特色还包括教会、学校、姨妈、出国等等很多。同时,以前张爱玲的作品大多是写家族的,很多人物故事都是取材于家族,这一篇却是她本人多半生的写照,尤其是让我们看到张爱玲晚年的心境。书中有一句:“人穷了就算说句话都要找铺保。”就是这种心境的明显写照。
小说中恩娟、司徒华、郝素容等人物,赵钰最终远离他们,都是因为受不了侮辱性的行为,张爱玲最受不了的也是这一点。最典型的就是和恩娟的三次“恩娟不信她的话”,逐渐铺陈,越离越远。对主人公处境和命运的心境的描写,对于我们了解中晚年张爱玲的心理、创作动机,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止庵(知名作家):乍一看很不像张爱玲
在写作上,《同学少年都不贱》乍一看很不像张爱玲的作品,但是,和张爱玲后期的小说放在一起看时,就能发现她的小说创作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平淡而近自然”(胡适语),从而非常有力地推翻了“张爱玲晚年创作力衰退”的说法。这部小说作者没让发表,可能是作者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夏志清把张爱玲前期创作评价得太高了,让张爱玲自己压力也很大。但是小说还是以心理作为主要线索,基本不在某个地方停留。以前的小说,如《倾城之恋》关注某个地方或者细节很多,但是这个作品不是。当我们把它和《相见欢》、《色,戒》等放在一起,就能清晰地看出张爱玲的写作脉络。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