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坐等中国电影送上门来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4-02-25]
———专访柏林电影节“新电影论坛”主席
发自德国柏林
想在波茨坦大道上找到“新电影论坛”办公室的大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扇不到两人宽的门比街头树立的大部分电影广告要窄。顺着螺旋楼梯上到二楼,推开一扇更窄的门,迎面就是一股热气。办公室面积不大,分成了三个区域。五六张办公台围出的一个临时办公区,要为上千名参加“论坛”单元的电影人服务;最里面的三分之一地盘是日常办公区;两片办公区之间,摆放着六七张小圆桌和几个文件架,算是交流区。办公室里挤满了人,想在三个区域十来步的距离之间移动,往往要狠很地拍拍面前那个人的肩膀,或者一言不发楞挤过去。
三块办公区的各面墙上都贴满了海报,各种文字的都有。“论坛”主席克里斯多夫身后的墙上有两张写着汉字的海报,一部是《无间道III》,一部是《幽媾》。
“新电影论坛”在国内常被称为“青年论坛”,论坛主席克里斯多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显得很“青年”。
华语新生代的推动者
记者:我留意到你办公室门上还有你身后都贴着《幽媾》的海报,片名是两个汉字,这是一部中国影片吗?
克里斯多夫:这部影片是一个特别的例子,这是一位香港导演在中国内地拍摄的影片,他的第一部作品。这代表着一个很有趣的变化。以前,我们能很清晰地界定:这是中国内地电影、那是中国香港电影或者中国台湾电影。但你看看今年电影节,参加竞赛单元那部片子(指张艾嘉的《20:30:40》),故事发生在台湾,但导演来自香港;许鞍华是非常著名的香港导演,但她这次参加“全景”单元的影片(指《玉观音》)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内地故事,但资金却来自香港。《幽媾》的导演郭伟伦是香港人,但他在中国内地拍摄独立电影。突然间,你发现这些联系在不断发展,这让我们觉得很有意思。以后,想简单地将一部华语作品归成内地电影、台湾电影或香港电影,恐怕会越来越困难。
记者:不少电影人和影评人认为柏林电影节的“论坛”单元是中国新生代导演最主要的推动者,“论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些中国新生代导演的?有哪些让你们自豪的发现?
克里斯多夫:说起这个历史就长喽。中国电影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我无法准确地说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因为我在这里工作的历史只有7年。我个人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发现当然是贾樟柯的《小武》了。
我对那天深夜的印象很深刻。我们正在看报名参加“论坛”的影片,一盘录像带接着一盘录像带。我们是从那天清晨开始看的,已经看了快20个小时,大家都累得精疲力竭。我说:我们再看一部,然后就去睡觉。于是,我们把一盘叫做《小武》的片子放进录像机。5分钟以后,“不可思议!”“精彩绝伦!”“大师之作!”———我们纷纷叫了起来。我们看到一部真正精彩的作品,看到了一部充满创意的作品。在之后的一年,我们就开始关注中国电影导演。两年半前,我觉得不能再坐等中国电影送上门来,我决定我们应该到那里去。于是我们派了选片人专门负责选中国影片。选片人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有趣的中国电影。因此,从两年前的那届柏林电影节,我们对中国独立电影的关注力度一下子加大了。这两年,我们最重要的发现是王宾的《铁西区》。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中国香港的独立电影。
记者:你对华语电影有一个总体印象吗?
克里斯多夫:我的印象太多了,不止一个。我发现华语电影充满各种有趣的发展趋势。以今年来说吧,将朱文的《云的南方》与潘剑林的《早安北京》作一下比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他们显然完全不同,一部的故事发生在小城市,另一部则发生在大城市;一部极为黑暗,艺术上非常激进;另一部则显得光明和开放。但这两个导演个人视角非常强烈,他们都对真实的生活、对社会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真切关注。
柏林电影节的特点
记者:今年竞赛单元的影片中,政治化题材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论坛”单元在选片的时候,是否有类似的考虑?
克里斯多夫:是的,这种特点一直以来都很明显。柏林电影节是在1954年前由美国人创立的,是希望宣传西柏林,孤立东柏林,电影节设立的目的就很政治化。电影节发展到今天,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电影节的政治化取向仍然非常明显,我们致力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为什么要展示来自其他国家的影片,因为我们希望向观众们展现不同文化的广阔视野,这就是一种很政治化的考虑。
“论坛”单元创立于1971年,当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政治年代,美国的文化发生了剧烈震荡,西欧的也是,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都处于激进时代,所以“论坛”的诞生也带有很强烈的激进主义色彩。“论坛”单元从一开始就充满政治化色彩,也一直致力于发展人权、反对分裂,发展到今天,这依然是我们的宗旨。政治化题材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政治化题材至上,如果一部片子很差,再怎么政治化我们也不选它。要想入选,首先应当是一部好电影。10年前,种族隔离政策在南非结束,这是我们今年选片的一个关注点,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选择反映种族隔离政策的影片。
记者:那你们如何平衡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克里斯多夫:我们经常这样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部影片?我们的答案是,它在政治上很有趣,但同时必须在艺术上同样有趣。如果一部影片拍得没意思,仅仅只是有些政治元素在其中,对它入选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希望展示政治化的电影,希望推动针对政治问题的争论,但首先第一点是影片必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拥有很有意思的观点,并愿意与大家分享。
记者:“论坛”在选择影片的时候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守则?
克里斯多夫:我们不会列出入选的电影必须符合这个那个条件,不会出现一部大家都公认的好片子,由于我们的某些规定而无法入选的情况。我们有一个非常开放的选片委员会,向所有新观念、新技术开放。怎么能为创新定下标准呢?创新的东西出现在你能够描述它之前。对我们来说,判断什么片子能够入选不容易,但判断什么片子不能入选就容易了———我们对虚构生活的电影就一点兴趣也没有。我们希望影片反映真实的生活,希望影片更加纪录化。那种虚构化的生活,可能适合电视台或者其他什么活动,但不适合我们。有意思的是,发生在我们选片过程中,最常见的争论是“这部影片反映的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构的生活?”
记者:今年,《无间道》系列能够入选“论坛”单元让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
克里斯多夫:我理解这种想法。《无间道》系列在亚洲取得了很大的票房成功,是很典型的亚洲流行电影。“论坛”希望展示不同文化的独特面貌。我们最关注的当然是独立电影,但我们会在深夜辟出一段时间进行“午夜放映”,放一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流行电影。你知道,在德国,电影院里放的主要是美国影片,这是一种文化垄断。我们想说:在这个星球上,还有其他不同形态的流行电影。要知道,埃及的流行电影就与美国的完全不同。香港也有自己的流行电影,泰国也有流行电影,南美人也在拍自己的流行电影———它们完全不同。我们想对观众说:看看它们的不同样貌吧!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们已经习惯的美国电影那一种流行文化。
电影节改变了电影文化
记者:“论坛”单元与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和威尼斯的“逆流而上”单元有什么异同?
克里斯多夫:我认为威尼斯的“逆流而上”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创新,一个很有创造力的竞赛单元。我们并不看重竞赛,因此我们虽然体现着同样的理念——帮助年轻人革新电影,但在竞赛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着重点。
记者:在中国,“论坛”全名的正式翻译是“青年论坛”,但我看到它的英文名称却是“新电影论坛”。
克里斯多夫:“论坛”的全名是“新电影论坛”,按照德语的意思,参与的导演应该是年轻人。在英语译名中,我们采用了“新电影论坛”的译法,因为我们不希望被认为只关注年轻导演。事实上,我们并不在意导演的年龄,我们还选择过80岁高龄的导演的作品呢。我们在意的是年轻的精神、年轻的表达方式。虽然创新经常出现在年轻人身上,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我们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推广一切主流之外的创新。
记者:从新千年以来参加“论坛”以及整个电影节的影片来看,你觉得世界电影出现了什么新的趋势吗?
克里斯多夫:当然,最显著的趋势是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广泛应用。数字电影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很高兴电影节的很多电影院已经具备放映数字电影的能力。数字高清晰技术的费用越来越低,甚至连很多小成本独立电影都能负担得起。而且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的表达形式。数字电影的视觉效果与传统电影不一样,所以电影人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必须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来适应这个变化。你看看《幽媾》海报,这种效果就是传统的35毫米胶片很难做到的。想用拍35毫米胶片的方式来拍数字电影,那肯定行不通。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制作也开始使用数字手段来加强表达效果。譬如说李少红的《恋爱中的宝贝》就大量采用数字手段,创造出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效果。你想象一下,在电影中同时表现一个旧城市的崩溃和新城市的诞生!这只能采用数字电影的手段!
记者:现在,打上“电影节参赛作品”或者“电影节参展作品”的标志,能为影片在商业上带来不少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怎样处理那些从“电影爱好者”到“电影节爱好者”的变化?
克里斯多夫:未必完全是这样。在法国,戛纳电影节的标志在市场上管用,但在德国,人们去看一部电影,主要是受影评人或者宣传广告的影响。可能我们的标志在国外比较管用。你看那幅泰国电影的海报,他们打上了“柏林电影节参展作品”的标志,如果这能让它们在泰国的票房更好,我会感到很高兴。我们选择一部电影,是因为那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不是仅仅为了给出一个标志。
电影节的确改变了电影文化。现在,影迷俱乐部越来越少了。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会参加各种影迷俱乐部,为了看一部电影,会走20公里到大城市。现在,到处都是各种电影节。我没法说这种变化好还是不好,我只是希望我们在电影节上播放的电影能让更多人在自己的家乡看到,这也是我们为之努力工作的。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