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北京现存博物馆超200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23-05-19

  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主会场活动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行,《博物馆蓝皮书: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报告(2021~2022)》同步发布。

  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2年北京地区新建各级各类博物馆18座,过去五年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截至2022年底,在北京市文物局履行备案手续的博物馆共215家,北京地区因多次机构合并、调整、注销,实际现存博物馆202家。

  昨日,各家博物馆推出的系列活动同步开启。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建成开放是最重要的成果

  2020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2035年)》中提出,北京市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建设“博物馆之城”成为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1年,由北京市文物局发起组织,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启动《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思路,北京市从优化博物馆布局入手,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人口腾退,支持东城、西城、朝阳等有条件的区探索利用文物建筑等闲置空间建设专题博物馆或有小型展示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尝试引入社会力量;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以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为中心,加速推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博物馆和国家自然博物馆等一批代表首都形象的现代化博物馆建设;同时按照《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提升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质量的任务要求,启动中国长城博物馆、北京奥运博物馆改扩建及展览提升工程。

  此外,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博物馆建成开放,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北京地区博物馆布局和体系,是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最重要的成果。

  2021年至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对北京地区潜在博物馆资源进行摸底调查,调研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有开放空间、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博物馆条例》备案条件的各类场所共561家,在北京市16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均有分布。在此基础上,选取13家单位作为试点,开展孵化培育工作。

  2021年至2022年,北京地区在北京市文物局新备案登记的博物馆共18座。

  这批新建博物馆引领作用明显。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在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文物等多种展示手法,使展览更富有直观性和震撼力。集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及国家典籍博物馆,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殿堂。

  报告指出,在新备案登记的18座博物馆中,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隶属中央部委。三家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建成开放,对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博物馆总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 竞争力、影响力有待提升

  蓝皮书指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面临四方面挑战。

  博物馆总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与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不相适应。对比人口数据分析,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的人均占有博物馆比例,低于部分欧美城市。

  博物馆竞争力、影响力有待提升,与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虽然北京市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量全国最多(18家),但是全市定级博物馆总数仅有39家,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比例为19.1%,不及多个其他一线城市。

  博物馆治理体系、治理水平相对滞后,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与社会对博物馆的期待不相适应。缺少管理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博物馆发展运行中一些重要问题没有法律支撑,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博物馆公共文化供给质量整体不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文化的需求有差距。博物馆每年推出临时展览数量较少,一些基层博物馆多年没有推出临时展览,难以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开展线上文化传播的能力和手段相对有限。

  活动 1

  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园林文化体验活动

  2013年,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北京永定河西岸落成。2023年,中国园林博物馆迎来十周岁生辰。5月18日上午,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主会场活动上,《长物·居园》等建馆十周年系列展览同步开幕。

  5月18日开幕的《长物·居园》主题展览,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典籍——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的园居生活美学为立意切入点,对晚明士大夫造园思想及技艺进行深入挖掘探究,进而展现出明代审美标准对当今生活美学和审美标准的影响,让观众通过展览了解书中关于古人园居生活美学的审美雅趣和崇古尚古的简朴之风。以世界级非遗古琴艺术为视角的《园中乐乐》,回望古代园林中古琴人的审美乐趣,体会古琴演奏融入园林生活、塑造园林空间。

  新开幕的三项小微展,以《城市林泉·苏州园》《绿肥红瘦·余荫园》《清波半勺·何园》为主题,甄选50多幅摄影作品,分别展示苏州、扬州、广东三地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性南方园林,表现了造园家移天缩地、咫尺山林的高超造园艺术,以及清雅平淡、崇尚自然的精神意趣。中国园林博物馆建馆10周年回顾展“十载华章,初心致远”,将向公众展现建馆十年来集万千园林美景于一身的中国园林博物馆,踔厉前行,共同铸就新的辉煌。

  据了解,北京首届博物馆活动月期间,中国园林博物馆还将在初夏园林中,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园林博物馆系列展览,开展园林文化体验活动。

  全新开放的自然科普展教主题空间“园立方·植物星球”,通过小微科普互动装置展的方式激发公众的科普探求兴趣,认知城市绿色生活中小生灵的奥秘;传统园林文化与时代创新交融共生的园居文化体验,将引领公众通过耕种、焚香、版画制作等社教文化活动,以新视角认识中国园林。

  活动 2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重新开放 将探索推出定制化的高品质演出

  经过三年多的文物修缮和展陈提升,宣南文化博物馆于5月18日重新向公众开放。开放当日,全国首部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精彩亮相。

  宣南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宣南文化被誉为北京文化的源头、缩影与精华。

  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椿寺内。自2019年起,西城区对长椿寺进行了解放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文物修缮工作,同步对博物馆原有展陈内容进行改陈提升。

  如今,“京师首刹”长椿寺已修缮一新,展陈提升后的宣南文化博物馆以“宣南士乡”历史文化为主题,展示宣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

  在设计形式上,以“沉浸式”博物馆体验为导向,将观众的感受作为展览形式呈现的基本出发点,突出文化的在地性。尊重建筑形态,融入建筑之美,在方寸空间内,掌握好设计尺度,实现文物古建保护、展陈艺术效果与人性化观展体验的统一。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们选择这一天正式开放,是因为宣南文化博物馆的改陈提升理念和过程充分体现了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主题。”西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西城区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统筹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启动52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已完成34处,一批文物得到活化利用,重燃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信,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打造首都“博物馆之城”的西城模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00年树龄的古树下,观众和演员共同深情诵读《论语》名句,这座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刹再度焕发新生机,观众也沉浸在“宣南士乡”的文化记忆中。

  据介绍,此次推出的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是西城区在全国率先尝试探索的一条全新展陈活化路径,导览打破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空间界限,以更多角度去满足观众多元化、多层次的观展需求。

  记者从博物馆了解到,《宣南往士》首演成功,为回馈观众热情,5月19日、20日、21日三天每日上午10:30将继续上演,诚邀广大市民免费观看。未来馆方还将探索推出常态化的沉浸式体验和定制化的高品质演出,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为不断提高宣南文化博物馆的传播辐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成果。网络观众可通过“宣南文化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参与“云享·宣南”活动,“云游”长椿寺景致和“宣南士乡”主题展览,在线参与有奖互动,赢取宣南精美文创礼品。观众可关注“宣南文化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相关信息。

  活动 3

  经开区多个文化场所免费开放

  5月18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博物馆日暨科技周主题活动启动。活动期间,经开区区史馆、天佑兰亭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场所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亦庄“科技馆之城”中的展览馆也将推出一批体验、探馆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展览馆,探寻文化的魅力。

  启动活动在麋鹿苑博物馆举行,这里是北京经开区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当天,很多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起来探馆,麋鹿的故事、为何要保护麋鹿、麋鹿文化……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还不时提出问题。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馆长白加德介绍,麋鹿苑博物馆已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级三A景区,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他说:“在这里,观众们能体验到国宝麋鹿春生、夏争、秋和、冬狩之美,能体验到飞羽翔集、草木茂盛、鱼翔浅底、虫鸣螽跃、蛇走兽窜的生物多样性。”白加德也向市民朋友发出邀请,走进博物馆一起了解麋鹿、保护麋鹿。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展览馆,除了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还有经开区第一个非国有的天佑兰亭书法文化博物馆,此外,由企业、单位推出的展览馆、科技馆应运而生。

  北京经开区工委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李天凯介绍,2021年3月,北京市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经开区文物赋权方案、亦庄新城考古调查勘探试点实施方案。“经开区以考古勘探、发掘成果及文物调查成果为主线,举办‘亦城探古’文物图片展,构建‘博物馆+’体系。同时,经开区区史馆运营升级,联动麋鹿苑博物馆,推进生态博物馆建设。”

  在科文融合方面,经开区启动科技馆之城项目,引导自动驾驶、航天航空、绿色生态等各类展馆向民众开放,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营”的创新路径。李天凯介绍,目前,经开区拥有2家博物馆、百余家展览馆,这些博物馆、展览馆均面向市民开放,市民可以通过尚亦城APP预约参观。

  除了线下参观,经开区还向市民朋友推出“云逛展”服务,市民朋友通过手机便可以“云赏”经开区的10家展览馆。李天凯说,未来,走上“云端”的展览馆将继续增加。

  活动 4

  蒙藏学校旧址东院首次夜间开放

  5月18日晚上7点,蒙藏学校旧址,观众手持寻找“民族团结之花”活动提供的线索,在展馆内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参观之旅。在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蒙藏学校旧址东院夜间首次开放。记者了解到,蒙藏学校旧址活动从上午9点半持续到晚上9点。

  活动中,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一级巡视员王海青在蒙藏学校旧址党员教育大讲堂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讲座。

  在寻找“民族团结之花”的特别参展活动中,工作人员为进场的前50名观众发放了活动要求,观众按照要求参与活动即可现场兑换一份纪念品。66岁郭女士参与了这个活动,不到半个小时,就领到了纪念品,一本新青年的文创笔记本。

  现场,中央民族大学志愿者在东院体验区舞蹈厅,进行了歌曲《爱我中华》、朗诵《青春中国》等文艺汇演。新疆喀什地区歌舞剧团现场演唱了《十二木卡姆》选段。据悉,蒙藏学校旧址东院互动体验区每三个月会轮换体验互动项目。

  ■ 服务

  博物馆小程序上线

  5月18日,北京市文物局面向公众开发的唯一全域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入口“北京博物馆云”官方微信小程序,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主会场重磅上线。

  该小程序可为用户提供“博物馆预约”“展览推荐”等数字化服务功能,吸引更多观众足迹。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用户可以锁定身边的博物馆,随时开启“博物馆”之旅,打卡北京全域博物馆。

  “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期间,“北京博物馆云”小程序特别推出博物馆“百千万”惠民专题活动,通过“百展之旅”“千物解密”“万票惠民”三大主题板块,邀请广大市民走出家门,拥抱博物馆、探索博物馆,参与精彩纷呈的展览、社教、打卡分享互动,还能领取精美博物馆纪念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