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冯骥才:从年画开始为民间艺术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9-10-17
天津10月16日电 (记者 张道正)“自本世纪初至今二十年间,中国的文化界和政府分工协作,对民间文化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抢救和保护。在这样一个深厚与扎实的基础上,学界下一步应该做什么?”10月16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上,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向学界提出,要为每一项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苏州昆剧院周晓玥、李洁蕊表演昆曲《牡丹亭·游园》。 张道正 摄
苏州昆剧院周晓玥、李洁蕊表演昆曲《牡丹亭·游园》。 张道正 摄
  过去二十年,学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地毯式的抢救、收集、记录和整理;政府对民间文化遗产建立了国家名录和以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为非遗保护立法。政府是文化遗产的保管者,学界是科学的支撑,双方各有分工、相互协同,在时代转型期共同努力保证传统文化的活态存在与传承。然而,“非遗”的家底虽已理清,对每一项非遗的掌握却不够清晰。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清晰地把握它,就不能说我们真正拥有了它。如果不能科学地认识它,就不能真正地保护它。但现在还没有这个科学体系,因此说,这是历史与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冯骥才在开幕式上表示。把民间文化遗产纳入学术研究范畴,经过科学梳理,它才能具有学术上的系统性与确切性。这也是对其弘扬光大的重要基础。

  此次召开“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旨在给年画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正是对这一时代使命的具体实践。一方面,本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是从年画的全面普查与抢救开始,冯骥才已带领团队完成了全国四十个活态年画产地的文化调查,挖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各产地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文化档案,为重要的年画传承人完成了口述史记录,进而成立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将年画推进学术,建立了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藏品库以及专业的年画网站,并帮助政府完成了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备送文本。另一方面,“年画是一个世界”,它与中国人最伟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最深切的文化纽结,对民间生活和理想有着深广的包容和多元灿烂的呈现。

各地年画文博机构及民间收藏家赠送古版年画作品。 张道正 摄
各地年画文博机构及民间收藏家赠送古版年画作品。 张道正 摄
  “海内外老一辈学者,已经对年画研究做出率先的努力”,冯骥才说,“我们这一代的工作是从多学科入手,搭建起更广泛的年画理论体系,我们的学术目标是年画美学、年画文化学和年画学。”

  开幕式后,来自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捷克、日本、波兰、瑞士、韩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就年画的本体论、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多个研究领域的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并发布各自的研究成果。许多年画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各地年画博物馆的负责人,也都来津参会。

冯骥才讲话。 张道正 摄
冯骥才讲话。 张道正 摄
  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在会议期间正式成立,14位海内外重要年画学者受聘成为委员。会议同时举办“馆藏粉本展”,遴选冯骥才收藏的一批孤品、珍品加以展示。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还首发成果《年画制作技艺教程》《粉本》《年画之美》三书。其中《粉本》《年画之美》所收录的作品皆为冯骥才的收藏。《年画制作技艺教程》则是将民间年画艺人的智慧转化为科学研究成果的实践,书中包含各地年画技艺可靠且全面的资料,读者借此可了解风格各异的年画其不尽相同的制作方式。

  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2011年、2015年先后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功召开两届,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中国木版年画研究的学术盛会。本届会议由天津大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承办,山东艺术学院协办,为期2天。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