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良渚”面世83年大事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9-07-28
1936年

  原浙江省西湖博物馆职员施昕更等人在杭州良渚镇的一处水塘里发现一批以黑陶为特征的史前遗存。

  195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夏鼐,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 命名此处古老文化为良渚文化。

  1986年

  中国考古界迎来了良渚文化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这就是反山墓地11座墓葬的发掘。在考古现场,发现大量珍贵的随葬品文物,尤其是12号墓,墓里出土一件重达6.5公斤的玉琮堪称国宝级文物,是第一批被限制出境的国家一级文物。

  2007年

  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认,标志着良渚遗址进入都邑考古新阶段,被学术界称为“石破天惊”。良渚古城的发现,连同此前发现的反山、瑶山、莫角山、塘山、文家山、卞家山等100多处遗址点使得这座古城的面貌初露端倪。目前已知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从古城遗址可以隐约看到当年恢弘的王宫和依水而居的生活方式。其中莫角山遗址是最高统治者居住和活动的宫殿区。

  2012年

  确认良渚古城外郭城,证实古城外部存在一个由扁担山、和尚地、里山、高村、卞家山、杨家村、文家山等条形人工高地构成的外郭城,面积6.3平方公里,证实良渚古城由内而外具有宫城、内城、外郭的完整结构,是中国古代都城三重结构的滥觞。

  2015年

  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结合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手段,联合水利学科,确认了良渚古城外围存在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控制范围达10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余年,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

  2017年

  通过近10年的勘探和发掘,确认良渚古城内的河道水网体系,以及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的功能布局。结合对古城周围的专项钻探调查,证实良渚古城的外郭城以内没有稻田,城内居民主要是贵族和玉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各类手工业者,证实良渚古城具有明确的城市功能,良渚时代产生了明确的城乡分野。

  通过勘探15平方公里土地,新发现160多处遗址,使良渚遗址群的遗址点数量增加到近300处。

  目前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研究取得初步成果。通过系统的碳14测年,结合地层学、类型学等手段,对良渚古城系统的营建和使用年代有了基本了解,证实良渚古城各子系统中,最早营建水利设施和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瑶山祭坛等,其次营建内城墙,最后营建外郭城的基本顺序,为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