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山西首次出土汉简 墓主或为西汉代王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8-11-01
  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内发现大量竹简,有5000枚之多;而近日,山西太原东山恒大悦龙台6号西汉墓(又称“祔葬墓M6”)内也出土了大量的西汉木质简牍。可以说这是近年来汉简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家朱凤瀚教授表示:“迄今为止,汉简已多有出土。但在山西、特别是在属于晋北的太原出土还是第一次,而且简的数量也较多,我们相信这批简牍能带来新的珍贵的学术信息。”

  据北京大学提供的资料,2018年4月至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太原东山古墓祔葬墓M6实验室考古工作。项目于近日获得重大发现,出土大批西汉木质简牍。除了汉简,该合葬墓中还出土了成套的漆奁盒与铜镜、琴瑟乐器组合、漆案、漆盘、漆耳杯、漆纚冠、铜印、玉印、串珠等珍贵文物共约40余件组,以及10余种丝织物和果核、谷物等遗物。目前,这批汉代简牍已运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后续保护和整理工作。M6属于太原东山西汉墓葬群,据专家推断主墓可能属于代王及王后。专家介绍,这是在山西境内,同时也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首次发现简牍文物,是山西秦汉考古中里程碑式的发现。

  2013年以来,山西太原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太原东山发现有西汉时期的古墓群。2017年该地所在城中村开始改造,修建楼盘时发现了该墓葬,文物考古部门马上介入,进行抢救性发掘;后发现主墓M6从未发生盗扰且墓葬保存完好。从随后出土的部分文物等种种迹象判断,主墓可能属于西汉代王及王后。2018年1月,该墓整体套箱搬入实验室发掘。2018年4月至9月,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展开祔(意为合葬)葬墓M6实验室考古工作,获得重大进展,出土了大批木质简牍等文物。

  代王是西汉王爵之一,是中国古代使用最长的王爵。创造了“文景之治”的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曾经就被封为代王。那么,这批简牍的主人是谁?后元七年六月,汉文帝刘恒去世。刘恒之后,有代孝王刘参、 代恭王刘登、代刚王刘义、代顷王刘阳、代王刘年等,此次发现的简牍与哪一位代王有关或无关,目前考古部门还在研究中。

  谈及本次实验室考古的收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教授认为“找到东山汉简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发现本身。很多人认为考古就是‘挖宝’。实际上,考古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来采集信息,进而分析信息、研究历史的学科。它的特点正是‘人文为体,科学为用’,是典型的交叉学科。”

  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不仅有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参与,还有来自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加入。考古实践中,北大跨学科的优势得以体现与发挥,他们把化学知识用到了文物的发掘与保护当中。

  面对发掘出土的大量汉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胡东波教授说,“木质文物保护研究自己做了许多年,但是还有许多难点有待突破,埋藏环境对这类文物影响太大,在半干旱地区糟朽最为严重。对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解决办法。这次太原东山汉简对我们是个很好的研究契机。”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面临着学科转型,需要文物保护技术上升为文物保护科学。孙庆伟说:“参与这项工作的师生几乎都有化学背景,他们的收获固然得益于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联合培养方式和学科交叉模式具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只有将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的理念与自然科学原理充分融合,才能够真正诞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科学体系。也只有在这个学科体系完全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才能够得到切实永久的保护。”

  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师王恺介绍,“自己博士阶段的研究课题是骨质文物保护材料,现在做汉代木椁墓的实验室考古,还要保护简牍文物,又跨了一次学科。面对新问题的挑战压力不小,但是突破学科边界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无可比拟的。木材是古人最常用的材料,但因为在北方和中原地区保存情况差,发掘和保护方面障碍也多,以前不太受到重视。我想在这次东山汉简的工作中尝试跨学科的研究手段,为糟朽的木质文物做出一套系统的、从发掘到保护的办法。”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