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展之后 广东美术如何再创辉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7-08-20]
2017年7月、8月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引起了美术界巨大的反响。众多赞誉已不必多说,展览之后面临的问题是,广东美术界在向经典人物致敬的同时,如何继承广东美术的优良传统、核心精神,如何超越前辈成就,为未来创造新的经典,创造下一个百年辉煌?
2017年8月9日,广东美术馆举行了“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研讨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省文联主席许钦松、省美协主席李劲堃、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以及其他多位省美协、省内各博物馆、美术馆、各研究所领导、研究员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百年大展之后对广东美术的后续研究、美术作品的收藏问题以及对现有美术馆进行扩建并新建展览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建立学术研究基础上的展览业态
本次百年大展最大的亮点在于,这是一次对广东近百年美术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展现,这些总结和展现是建立在扎实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的,从展览的主题、结构到入选的每一幅作品都经过了学术委员会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李劲堃在研讨会发言中表示,“广东近期一系列的展览有从看展览到读展览的倾向,已经进入了一种解读和学术参与的状态,这是一个在展览业态上非常重要的转变。”
百年大展是一个概括性的整体呈现,主线之外,许多“支线”无法做到深入挖掘,因此,之后的专题研究和展览很有必要。“接下来整个课题的研究,包括专项的研究,如何跟得上,这其实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王绍强说道。
大展在北京展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曾参观展览,当听到广东抗战时期新兴木刻运动相关史料的介绍时,他表示这块要“非常重视”。许钦松在研讨会发言中表示,“这已经是我们一个重点的工作,把广东这块的新兴木刻、抗战木刻拧在一块,做一个体量很大的研究,收集并且整理出新的理论文章。之后可能要依靠省美协展开这方面的活动,深入地进行研究。我们也初步定在抗战的一个节点,在2021年,我们党的建党100周年,做一个建党100周年和新兴木刻90周年的整体呈现。”
李劲堃称梁江为本次大展的灵魂,从选题、学术运作、重点文稿以及主题的划分、关键词的选择、理论定位与思考、广东美术各种文学的编写过程中,梁江全程把控。在他看来,这次展览,广东美术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但对广东美术教育的总结做得还不够多。“中国的美术教育在徐悲鸿、潘天寿,在这两个之外有第三条道路,这就是广东的美术教育,我们没有给它总结出来。”梁江在研讨会发言中说道。
这一观点也得到李劲堃的认同和支持,李劲堃说道,“我到美术学院签的第一份文件,就是聘请梁江老师在美术学院成立一个近现代研究中心,这可能是广州美术学院能拿出的最高的一种规格,来请梁江介入近现代研究。有实际的人员编制,有马上到位的几百万的研究经费,我想这个也是近年来广东不同的学术单位共同参与近现代研究所促成的一个事。”
此外,广东地区的漫画、年画、连环画、文革美术,广东美术对东南亚地区美术的影响,以及广东籍画家在海外的活动和影响等都是未来可以展开深入研究的学术方向。
加大收藏力度和投入
本次进京展览的五百余件作品可谓件件精品,除了已被各馆收藏的作品,还有三百多件尚无归属,中国美术馆意欲将这些作品全部收入囊中,这在其建馆历史上尚属首次。不过,这次收藏计划也许并不会十分顺利,广东省政府也有将其全部“打包”留在省内的意图。
梁江主张将这批作品交给中国美术馆收藏,他认为放在中国美术馆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认可,与放在省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过,更多人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这三百多张作品打包集体放在广东的意义重大,应该留在省内。
广东美术馆副馆长江郁之是本次大展展品征集组组长,他对收藏之于美术馆的重要性体会深刻。“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藏品大动员,以一个省的名义撬动了全国范围的美术藏品。”江郁之表示这得益于各个重要收藏机构的全力支持,而民间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支持也不可忽视。
本次大展展出的广东油画家陈衍宁的名作《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现由上海龙美术馆收藏,该作曾借展广东美术馆长达十年,但最终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作品遗憾未能入藏。2005年,该作出现在拍场上,以200万起拍,最终远超估价以1012万成交,刷新了陈衍宁个人作品拍卖成交价的最高纪录,同时创下中国油画国内拍卖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该作的流失让江郁之一直深感遗憾,因此,对于这批三百多件优秀作品,他认为最好留在省内,不要流失。“我觉得立足点还是要在广东,留在中国美术馆,他要照顾那么多省,要平衡各个省的关系。如果我们自己做得出色的话,一定也能吸引全国的目光。”研讨会上江郁之说道。
梁江最后总结道,“其实这个话题是促使我们如何把美术馆办得更好,如何体现这些作品的价值才是根本,不是放在哪里的问题。如果放在这里你就是藏起来,不展览不研究,等于是埋没了,这件作品反而是委屈了,我觉得这个是不行的。”
收藏是博物馆、美术馆的立馆之本,作品被收藏也是对创作者最大的赞赏和鼓励,这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大力的投入,收藏经费、收藏场所的解决都是关键。郑雁雄在研讨会上直言:“为什么这个展览会这么爆棚?第一,东西确实好。第二,知音确实多。第三,场地确实小。这三句话送给省长该怎么办?给钱,建馆。正是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拿这三百件作品如何收藏,来给政府提一个非常好的而且是有冲击力的建议。”
启动新馆建设
李劲堃表示,广东省的美术馆其实有着很整齐的序列,“省博是有历史的,市博是明清以来的,广东美术馆是新中国以来的,美院美术馆,三个美术馆两个都是新中国美术教育以来的,还有一个专业的关山月美术馆,其实这个序列很整齐。”但是,仍需要一个广东近现代美术的长期陈列馆,“广东拿得出手的文艺类型的专业就是美术,如何做好广东美术?特别是整合近现代以来的整个博物馆做强广东美术,我想这次可能是一个契机。”
广东画院美术馆馆长陈迹认为,除了收藏一定是要政府出大力气来做,博物馆和美术馆除了大馆以外,还要建一系列小馆。“国外就是有很多的博物馆,我看了一些材料,在欧洲平均大概五六万人一个博物馆,但他们都不一定都是很大的馆,我们也要鼓励民间、企业办一些有意思的小馆。”
“不建馆怎么收藏?只有建馆才会显出收藏的紧迫性。如果不建馆,就不会想我没有东西,就不会有收藏的紧迫性,我还是主张要建馆,你建一个超大的美术馆,那就显得很空没东西。”梁江说道。
除了新馆的建设,广东美术馆的扩建也迫在眉睫。王绍强表示,“未来像广东美术馆,整个硬件如何借助这次从政府到社会的关注,如何推动发展和工作,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整个广东美术在中国的地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在整个投入方面,其实是不太够的。比如同样是国家重点美术馆,上海的投入,从硬件和软件上大概是我们的十倍以上,他们的建筑面积超过二十万平方米,而广东美术馆是两万二千平方米。接下来的发展,其实李主席也在推动这个工作,我们也是带有一定理想和情怀在推动这个事情。”
此外,李劲堃也多次提议筹建“岭南画派纪念馆·当代馆”,以展示新中国美术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广东美术成就和辉煌历史,完整地呈现现当代艺术家的风采。“这样不仅提升了广东中青年艺术家的知名度,也是对他们艺术成就的认可与褒奖。”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