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三县不可移动文物共百处 新区建设保护应先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7-05-24]
【守望家园】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规划范围涉及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有说法称:“目前,雄安新区就是一张白纸,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从建设的角度而言,这句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雄安新区绝非一张白纸。
雄安新区的文物资源概貌究竟如何?在大规模开发建设当中,文物保护工作如何着眼、怎样实施?笔者就此略作梳理,有所思考,谨不避浅陋,条陈如下,希望能对有关部门和所有关心雄安新区的人们有所启发。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的“文物”一词,指称的是不可移动文物。
鲜为人知的“宝贝”
雄安新区三县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根据201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可知,三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别是:雄县22处,安新县40处,容城县38处,总计1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雄县宋辽边关地道遗址、容城县南阳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
从年代上来说,早至新石器时代,晚至现当代,历代文物都有发现。地下埋藏文物尤以史前、战国、汉代为多。地上遗存,则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碑刻。因此,无论从数量、年代、类型而言,还是从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等级而言,雄安新区所涉三县的文物资源都堪称可观。只是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大多不为人所知。现各举数例,即可略有感受。
雄县比较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有:宋辽边关地道遗址、雄县城墙、西槐村清真寺、东槐村墓群、邢村、北营、艾西楼遗址、县烈士陵园等等。其中,最具声名的就是邢村、孤庄头、祁岗发现的地下建筑遗存。经过专家的论证,被确定为宋辽时期军事工程,并被定名为边关地道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邢村地道遗址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可谓地下迷宫。经过整修之后,已经对游人开放。
安新县的遗址当中,梁庄、留村、辛克庄等遗址经过了考古发掘或试掘。此外,还有张村、大张庄、东淀头等遗址、崔公堤、刘庄墓群、天宁寺僧人墓地、潘氏墓地、明代新安城墙、明代安州城墙、赵北口清代戏楼、山西村明代古塔,民国年间抗苇席税碑、抗日战争期间雁翎队伏击包运船战场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
容城县的午方、上坡、北城、白龙等遗址经过了考古发掘。南阳遗址面积约74万平方米,出土有“燕王职”戈等重要文物。南阳、东张楚等村出土过几批燕国货币。西北阳村村民上交过战国时期的铜壶一个、铜鼎一个、铜壶盖两个。这些线索可能与战国时期的古易城有关系,都表明了此地的重要性。此外,午方村北宋经幢,南剧村传战国燕大夫剧辛墓,黑龙口村元代龙祠感应碑,晾马台、王村、东关等遗址,东牛、南张、沙窝等墓地,也都是很重要的文物遗存。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物地图集》编纂的依据,是20世纪80年代所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这批资料距今已经三十多年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详细资料虽然并未公布,但据2011年年底公布的普查成果的宏观数据可知,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其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6001处,复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30721处。新发现登记占登记总量的69.91%。此外,工业遗产、传统村落、现当代建筑、文化线路等等,均是此前比较忽视而被这次普查纳入的亮点。就河北省而言,据2010年6月3日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所公布的数据可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0202处,各地复查文物13226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超过33000处。新发现登记约占登记总量的六成。事实上,雄县、安新、容城三县亦即雄安新区主体的范围之内,不可移动文物的登记数量的确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数量是189处。比如,容城县革命纪念馆、安新县抗日战争时期端村惨案遗址、雄县20世纪70年代兴建的西盖房村水利枢纽等等,都是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之中认定、登记的。
确保“宝贝”安好
从文物地图可知,雄县大部分文物点都分布于该县西部,距离白洋淀比较近;安新县的文物遗存大都分布在淀泊附近;容城县南阳遗址、何思文家族墓地、王家营明墓等文物遗存位于该县东部,白洋淀东北。虽然目前尚不清楚雄安新区的确切范围,但上述文物点位于三县接壤地带,无疑正是新区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新区建设大规模实施之前,就应该在规划的起步阶段,对于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首先应该搞清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目前的保存状态,并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距今也7年多了。这些年过去之后,文物的状态有没有变化、有没有改善、有没有灭失?是否还有一些遗存可以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已经登记的未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是否可以列入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凡此种种,都需要付出细致的努力。特别是在雄安新区核心范围之内,需要率先动手。从而在大规模建设之前,提供给决策部门参考,做到文物保护和相关部门都能心中有数。
其次,一旦确定雄安新区范围内实施的建设项目,应该迅即展开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在工程动土之前,必须依法先行实施考古调查、勘探,必要时予以发掘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对于工程所涉及的地上文物,也要进行相应的保护。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大,但建设项目集中,开发强度较大,因而可能是与文物资源发生矛盾比较集中的区域。相比而言,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建设项目实施起来略缓。所以,文物保护工作可以根据开发建设的轻重缓急,相应适时安排。考虑到文物保护工作时间紧、强度大,不妨参照国家特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成熟经验,以河北省文物保护力量为主,必要的时候举全国之力,引进省外文物系统、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同行,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大型建设工程当中的文物保护事业实施全国大协作,在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天然气集输工程中都有过成功实施。河北省在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石高速铁路等大型基本建设之中也累次实施过全省文物系统总动员。这些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有充分的经验可以借鉴。
再有,白洋淀所处的华北平原,其历史时期的地貌有过较大变化,水的作用不可忽视。地质学界有学者认为,白洋淀大规模聚水为淀,主要是北宋大规模人工围堰的结果。这一论断提醒我们,一千多年前这一带可能并不存在大面积的湖泊。白洋淀水深大多不到十米,很多地方的船只撑篙即可通行。而从考古实践来看,包括河北平原在内的很多地方,文物遗存深埋于地下数米甚至十米以上的情况并不罕见。可以推知,白洋淀水体下面及其周边的地下深处,可能分布有古代遗存,特别是宋代以前的遗存。而这类遗存由于缺乏地表的线索,依靠常规的调查手段(包括某些科技手段)基本上不可能被发现。因此,在建设工程之中对于这类文物需要特别留心。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文物部门予以抢救和保护。
此外,有些遗址的赋存状态比较特殊,也要给予充分的注意。比如抗日战争期间雁翎队伏击包运船战场遗址,就位于安新县王家寨村东白洋淀的一片水面,看上去和白洋淀大多港汊无异,但与其他类型遗址相比,非经指示,不易识别,而且淀泊地貌也容易改变。这些都增加了该遗址的保护难度。又如,战国时期夯土筑成的燕南长城,在雄安新区内大约还有60公里的长度。大体说来,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北堤,以及雄县境内的大清河南堤,便是相关遗存。国家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对此予以了认定。
总之,雄安新区的设立,以及即将开展的大规模建设,对于当地的文物保护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就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还特别强调,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毫无疑问,不管是文物法的规定,还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原则,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文物部门都应该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先行作为,并与其他部门戮力同心,保护珍贵文化遗产,有力推动民生改善,促进国家发展大计,从而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当代、无愧于未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