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姝:艺术金融化—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7-05-08]
三月的纽约军械库照例沸沸扬扬。就在喧闹会场外,一个由Deloitte LLP的艺术+金融领袖Phillip Ashley Klein牵头的小会议正在某个安保严密的房间里进行着。185名与会者均来自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或者代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富有到将财富交给儿女或者社会都不放心,而需要建立family offices来打理才行。对冲基金大鳄Steve Cohen家族办公室代表和石油大亨莱恩·邓肯的家族财富掌门都在赫然列位席间。
会上,各大对冲基金及投资机构的头目轮番出动,慷慨陈词,向与会者展示各类艺术基金范例和艺术金融衍生产品。他们不断地重复着艺术作为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市场价格规律跟股票和房产完全不同,非常适合作为补充投资板块对冲风险;交易的隐秘性,异地储藏的便利;以及依靠新兴艺术抵押贷款所实现的现金流动性。他们反复说一句话:不要再关注漂亮的画面了,是时候关注关注数字了。
当然,这些家族办公室早就开始关注数字了,而这个会议恰恰证明了他们有多么关注数字。当发现自己的财富里,竟有价值数千万甚至更多的是艺术品的时候,他们早就开始打起了艺术金融化的脑筋。管理着超过125个财富家族的The Fine Art Group当家Philip Hoffman说:“所有称职的家族办公室都会关注艺术。”这些家族办公室雇佣了大量的收藏顾问、策展人 ,跟艺术经理人拉帮结派,和拍卖行协商各种套利可能和便利条款。这是一个仅属于巨富阶级的新游戏。
这些家族办公室将掌握的巨大财力和艺术资源投入艺术市场,就仿如一头巨鲸的尸体沉入深海,瞬间引发各类附生物前来抢食。美国银行财富管理部门里专管艺术投资的Evan Beard指出,家族办公室联合起来组成一支艺术基金,就能获得跟拍卖行协商各种可能的特权,分摊收藏成本并还能有效避税。但请注意,艺术基金的建立离不开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帮助,而这些“帮助”的价签则高达至少基金利润的20%。而艺术顾问公司Meta Arte的老板Pablo Schugurensky则强调:“艺术市场十分复杂,要想玩转,离不开行内人的导航。”言下之意不过是说:快来找我们行内人吧,快来买我们的服务吧。不少艺术顾问公司都会用前一阵战斗民族大亨被瑞士免税库管理员痛坑的故事来“警醒”这些富得流油、不大懂艺术又想涉足艺术市场的人们,告诫他们“行内人”的重要。
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里。罗博诺列夫(Dmitri Rybolovlev),同时也是一名收藏家。罗博诺列夫指控伊夫·布维耶(Yves Bouvier)在过去12年、共38项交易中诈取利润超过10亿美金,这桩案件也许是近年来发生在艺术圈内最大的丑闻,震惊了整个欧洲的艺术市场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艺术交易至今保持着别的行业不可想象的神秘、灵活、复杂和不透明。而大部分从业者,恰恰认为这样的“自由”无比舒适。艺术行业的游戏规则跟满清建国那会儿的八王议政差不多,封建范儿,同时存在集团内民主。各方势力彼此制衡,形成自我管理,竟也达到一个相对公平理性的状态。从现行体制中获利的各个山头,会比任何监管机构都更积极地对挑战现行体制的人穷追猛打。他们一边强调艺术市场的美味丰盛,一遍告诉大家通过他们才是分享盛宴的最佳途径。去年的央美基弗展就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如果野路子能走通,大道上的生意当如何维系?所以,艺术界对战斗民族大亨的损失毫不同情。不遵守规则的人活该被坑,狠狠的坑。
曾经,艺术收藏受到艺术史教育特权性的保护,或者是局限。艺术收藏曾仅属于特定人群, 即追求欣赏乐趣,并有艺术欣赏能力的人群。但资本的介入让艺术收藏的游戏人群变得广阔混杂起来。为了扩大玩家群体,网罗更多资金,资本无时不刻不强调艺术审美部分的无用,强调艺术史的无谓,强调不懂审美不代表不能投资艺术品。不会看画不要紧,会不会算数?这些金融机构中很多人认为审美是抽象的、主观的、靠不住的,艺术史是狗屁,历史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一张画好是因为大家都说它好,而资本可以让人叫好,所以资本获得了肆意涂抹历史的权利。他们反复念叨艺术收藏和金融投资的相似——核心都是寻找规律,作数据分析,评估核心价值,把握交易时机。坚持要将艺术收藏与审美享受剥离,倡导冷酷的收藏方式:不和艺术品发生任何的精神交集,甚至是物理交集:不看,不欣赏,不陪伴。
这种要将经济获利从艺术收藏的愉悦中剥离出来的决绝很令人担心。本来,追求收藏获利并无错,不过是一个选择和倾向,很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我曾见过一个藏家,一边大力追逐自己真心想要的作品,一边也买自己不想要但分析证明有经济价值的东西。而两者策略截然不同,一个尽力而为,一个极为冷静,多一分也不要。他也称自己的艺术收藏为对冲,并不是想如何获利,只是要降低自己任性的成本。精神愉悦和经济获利,双轨进行,互不叨扰。
但如果将经济获利拔升为唯一目的,过度矮化艺术收藏的其他意义,并以此虚无化艺术创作,则是充满了自大和无知的坐井观天。像有些人从未体验过爱情,即否定爱情的存在一样,其中的狭隘,局限和可悲可见一斑。要知道艺术的存在可比货币要久远。逐利之人尚能逐利,恰是因为艺术收藏世界里活跃着大量出于非逐利目的藏家。艺术收藏之所以能够带来比毒品还高的经济回报,恰在于有些人对精神愉悦“不经计算”的任性追求,而逐利之人要利用的就是这种追求。
我记得李安导演面对极端逐利而粗制滥造的中国电影工业曾说过一段话,大意如下:如果电影行业本身不知道爱惜羽毛,不严肃对待电影、研究电影本身的价值,任由资本玩弄,逐利而动,终将为观众所抛弃。当观众不再喜爱、相信电影,不再消费享受电影的时候。毁灭的将是整个行业。
我认为这段话,对艺术行业同样适用。但如果艺术行业真有毁灭的那一天,毁的也只是艺术行业自己而已。银行和基金是不会care的,他们大可以接着去金融化别的东西来对冲掉艺术投资的风险。而真正能挽救艺术行业于萎靡颓势的恰恰可能是人类本能里对审美、对智慧、对技艺的永恒追求和坚持。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