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剑阁深山古宅雕刻巧夺天工 系清代进士所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7-03-11



“锯山村不但有极具当地特色的‘大肉会’,还有一处占地很大的老宅院,村民称为石家大院,据说建于清代。”日前,记者接到广元市林业局驻锯山村帮扶干部、市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苟忠贵的爆料称。3月4日,在苟忠贵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广元剑阁县城北镇锯山村的“石家大院”,一探究竟。
  4日,记者跟随苟忠贵来到剑阁县城北镇锯山村石家大院,记者看见大院门前左右分别有两株挺拔的古柏,至今仍郁郁葱葱,只有凹凸的树干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在川北民间因柏树的“柏”与宝贝的“贝”发音相同,常将柏树视为财富的象征,门前植柏,寓意“百财归家”。
  石家大院为五间三进两院的庄园式建筑,两扇大门完好,门上雕刻的门神及退变的色彩还影约可见。院中房屋都按照川北民居“五间两头转,外搭偏厦子”的方式建筑,合围构成内外两院和两边的偏院,共有大小房舍40多间,呈南北排列,沿中轴线进门,依次设有龙门、天井、厢房,以及用于祭祀的堂(祧)屋等,布局严谨,功用清晰,是一座典型的晚清时期川北庄园,是非常珍贵的民俗文化载体。
  天井四周的房屋虽已老旧,但仍然十分气派,建造考究,原木为柱,青石为基。全部用榫卯结构,整个大院无一根铁钉。
  最惹眼的,还要数那些留存在门窗、廊柱上、挑枋上的雕饰,既有戏剧人物,也有寓意吉祥的图纹。这些图纹几乎包含了中国古代所有寓意吉祥的事物:祥云、蝙蝠、佛手、如意、石榴、柿子、李子、牡丹、荷花、锦鸡以及串枝花草等,寓意多子多福、事事如意、金玉满堂、富贵连绵。浅层镂雕,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做工极为考究。
  内外院天井均由石条铺就,回廊相通、甬道相连,可令居者晴天不晒、阴雨不淋;阶沿下明渠暗漏、内外通达,确保大院天井干而不燥、雨而不涝。
  系当时进士石占魁所建
  现已退休的剑阁县政协原文史委主任王林乐曾与石家较为熟悉。据他介绍,石家大院始建于公元1864年,是当时进士石占魁所建。石家世代以耕读为生,种植粮食,还经营蚕丝、烟叶等生意,将当地所产的蚕丝、烟叶运到外地,又将食盐、布匹运到当地。据传,石家在各地共建有庄院48处,目前仅存锯山村一处。
  民国时期,石家后人、石占魁的玄孙石光熙曾对石家大院进行一次修缮。石光熙,生于1913年,曾在古蔺、江油、剑阁等地任县政府第一科任科长,1972年8月病故。
  “解放后,石家大院在土改中被作为公房分给了9家农户暂居。大院住人最多的时候是80年,有10多户人。”据锯山村村支部书记严文林介绍,80年代末期,在推行双层经营承包制时处理给了当地村民。进入90年代后,大院居住人家在外面建新房后逐年搬走了。
  石家后人石文祥出生在石家大院,现已77岁,退休后居住绵阳。他回忆,原来大院四周都是古柏,大的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大门、中门、堂屋有三道大匾,分别写的是“寿考惟祺”、“润物润身”、“怀德居任”,落款是同治、咸丰、光绪三个年间,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后来,这三个匾被住户当菜板用了。他记得比较清楚的是两个天井之间的中门过道,两边雕刻的盘绕的两条龙(现在痕迹全无)。
  目前,石家大院仅外院住着一位85岁的樊婆婆,外院保存相对完好,内院早已无人居住,内院数间房屋瓦落墙倒,房间内野草凄凄,偏院更是破败不堪,“相对完整的大院,如此精美的雕刻,不要说在剑阁,在全广元恐怕也是独一无二。”近年来,王林乐不但对大院进行考证,还多方奔走,希望能引起各方重视,保护好古宅,为后人研究川北民居提供实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