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绘画大师丁绍光的艺术观:民族的精华才是世界的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5-11



丁绍光作品《三十功名尘与土》

一个老人坐在岩石上,长长的白发飘动飞舞,赤裸着古铜色的呈块状肌肉的上身,老人右手撑石,左手高抬,举头闭目,宝剑倚立大腿一侧,铠甲置于岩石一旁。一匹健壮的宝马紧立身后,背景是苍荒起伏的砂石。青蓝色的衣饰,青灰色的宝马,本色的土石,黑色的铠甲。记者一眼看去,心头为之一震,继而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丁绍光先生近年来创作的一幅巨画《三十功名尘与土》,尚未向外界展示。这种思想性、主题性极强的作品与他之前几十年的风格差异甚大。
  它的主题是中国的,色彩和主题的表达方式是西方式的,年逾古稀的丁绍光艺术创新的激情,如画中老人的长发飞动不息。
  丁绍光祖籍山西运城,生于陕西城固,长于北京。1961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受恩师张光宇300元之惠,丁绍光一路南下到达云南西双版纳,从此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艺术的源泉来自云南,他一生致力于中西艺术结合并成功跻身世界画坛。
  纵论中外艺术史,评点中外艺术大师。日前,77岁的丁绍光在上海女儿的住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该展开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
  站在世界角度看中国艺术
  丁绍光初到美国,卖力绘制的中国画无人问津。1980年,他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系任教。他发现,用中国传统的绘画笔法画传统的中国山水鱼虫,除了少数华人,西方人根本不认可。
  另一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位西方大师,德拉克罗瓦、梵高、马蒂斯等的画作中经常充满了对东方世界的神奇想象。中国早期艺术在西方大师的眼中地位颇高。
  如何用东方艺术感动世界?到美国后的6年间,丁绍光跑遍美欧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看各种绘画艺术,研究西方美术史,更加认真地钻研中国艺术,并尝试用美国人和世界艺术家的眼光审视中国画。之后,他再用6年时间,探寻自己的艺术风格。
  丁绍光选择了一条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结合的路径,创作出一种以重彩和线描为特色的现代中国画。这种个性鲜明的画作在美国受到专业画廊和收藏者的喜爱,仅卖出的丝网版画多达5万张,每张价格在2000美元至1.8万美元之间。丁绍光成为中国艺术魅力的一个符号。
  “艺术家依靠自己的内在生命力立于世,独行不求伴侣。”丁绍光告诉记者,艺术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面貌、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他认为,风格来自于忠实自己的内在感觉,谁能创造一个既有东方的美又有西方的美,既有古典的美又有现代的美,既是具象的美又是抽象的美,谁就会成功。
  1990年在日本世界艺术博览会上,被选入自14世纪以来百名艺术大师排行榜,丁绍光名列第29位,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1993年至1998年,先后4年被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联合国先后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人权之光》、《母性》、《宗教与和平》、《美丽的梦》限量出版画,以纪念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国际家庭年、联合国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等。1995年,联合国在艺术与集邮项目总结报告中提名表彰了联合国成立50年来29位当代艺术大师,丁绍光是其中唯一的亚洲艺术家。
  “他的艺术向我们所有对中国的偏见提出了挑战,他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种动人的情感,显露出他高尚的心灵。……他追求对纯洁的梦想,对女性,对爱情,对高雅的梦想,他的激情是理想化的,又富有浪漫色彩。”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安德鲁·帕里诺对丁绍光如是评价。
  揭示中国线条艺术的奥秘
  丁绍光被称为色彩大师,他的画色彩华丽繁复,融东西方和古今色彩于一炉,达到了交响乐般的色彩境地。“中国的工笔重彩,其实局限性很大,中国传统国画的颜色只用四种青色、四种绿色、两种红色与铅白,中国水墨画六百年,不重视色彩,这没有道理,把绘画一半能量放弃不用。”丁绍光说,西方绘画和欣赏者都十分看重颜色。
  “我在色彩上下了很大功夫”,丁绍光取德国的黑、法国的蓝、英国的红,把云南民族画色彩和德国画家保罗克利现代画色彩相融合,形成自己华丽繁复、鲜活灵动的重彩风格。在线条上,他吸取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北魏石雕及民间粗犷为主、细腻为辅的线条。在构图中,他把历代青铜器的装饰构图、民间画的装饰图和西方现代派画家的立体构图等方法相贯通,形成了鲜明的装饰性构图。在画法上,他大量采用中国的透视法,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透视风格,把中国的单面画改成了双面画,呈现立体效果。
  “他揭示了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线条艺术的奥秘,他这种令人炫目的运用色彩的杰出才能,同样证明他早已跻身于世界伟大的艺术家行列。我们面对的是一位极为卓越的艺术家。”安德鲁·帕里诺认为,丁绍光的作品具有法国古典主义的高雅宁静,但他那色彩斑斓的调色板似乎又有一种野兽派艺术的感觉。
  “西方人看画,第一个注意的是颜色。”丁绍光说:“由客观世界色彩的变化引起了人类的视觉在改变。”滔滔不绝的丁绍光盯着记者问道:“这个问题搞不清,绘画怎么走?”
  中国传统绘画重黑白本色,用最简单、最基本、最普遍的黑白来描绘变化中的大千世界,中国人的审美是感性的、写意的、具象的,不在于画得像不像、色彩真不真,而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丁绍光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到了八大山人已到顶峰,“大学临中国画,临到八大山人的画没法再临了,便放下不再临了。”西方人的审美是科学的、写实的、抽象的,注重色彩、形体、比例、光影,因此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丁先生认为,绘画色彩经历了黑白对比、冷暖对比、纯度对比、平面色彩和空间幻觉四个阶段。当代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作为绘画语言,正在由形式向内容转变,即色彩的形状和色泽的变化构成了绘画内容。
  “人类的视觉在改变,绘画作为反映世界的一种艺术,必须反映这种视觉的变化。”丁绍光认为:“人类视觉的重新定位,对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时候绘画怎么走,绘画能不能立足,会不会被别的视觉艺术所代替?”丁绍光向世界美术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近年来,丁绍光在尝试中西艺术结合新表达之余,还致力于把绘画艺术变成建筑艺术。2012年,他绘制的《生命之源》变成上海文化广场的巨形壁画,高16米、面积300多平方米,由30万块彩色玻璃拼装而成,紫罗兰色的基调,让原始森林神秘而又充满生机,优美的图案、斑斓的色彩美轮美奂,是国内最大的玻璃壁画,亦是世界罕见。
  丁先生打开一本手册,向记者展示他构思成熟的一件作品,一个波浪形的建筑上安放一个巨形的圆球,圆球的外墙是彩色玻璃。他希望这个集绘画、建筑、音乐为一体的魔幻般的作品,有一天变成现实,坐落在“一路一带”的某个大城市,成为世界建筑的一个奇观。
  “绘画艺术要反映时代气象”
  现代美术运动席卷全球的时期,西方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
  东方艺术启发着西方巨匠,在西方巨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找到东方文化的痕迹。
  “这得益于现代西方艺术思想的盛行。”丁绍光说:“而当时,中国美术缺少这一课。”这位熟悉中外美术史的大师认真地向记者提出:“应该展开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这个问题搞不清,当代艺术往哪里走就不清楚。”
  清初大画家石涛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丁绍光深以为然,“绘画艺术要反映时代气象,活在当代不一定是当代艺术家。”他认为,要在色彩、线条、构图、造型这些基本元素里,寻找新的手法、技巧、形式、内容、题材,而绘画表现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基本原则不能变。
  丁绍光坦诚自己的艺术观点:中国古代的许多画论,完全吻合今天作为现代艺术和现代画家的要求,比如石涛的画论和现代大师的理论非常相似,而石涛走在他们前面。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人开始去学西方,但没学到精华,反而用西方人的透视、解剖学来改造中国画,把中国绘画的神韵弄丢了,当西方人扔掉他们的传统开始向东方艺术学习创造现代艺术的时候,我们却把他们当作垃圾丢掉的东西带回来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美术进入了创作主体个性化、审美价值多元化的时期。
  在中西结合的绘画道路上,先有徐悲鸿、吴冠中,后有赵无极、朱德群,而丁绍光中西结合的特色在于,内容更具地域性,主题更具世界性。所画之对象,人物多是云南傣族形体特征和着装风格的少女、少妇,背景则是树木、鲜花、芭蕉,动物多是白鹤和孔雀。其主题反映的是母爱、父爱、男女之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他的作品追求给人以宁静、和谐、美好。他反对怪异、低俗、荒诞之作,亦排斥跟随潮流之作。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丁绍光说:“民族的精华才是世界的。”正是技法上的中西结合,内容上的民族性、地域性,主题上的世界性、永恒性,才赢得了他在美国乃至世界美术界的认可。安德鲁·帕里诺评价他:“是现代浪漫主义星座中的一颗闪闪发亮的明星,他的绘画术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他用一只神似的笔,提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秘密,他对爱与美的升华,使他成为20世纪的乔托。”美国著名美术评论家芬雷称:“他的艺术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更是属于世界的。”
  国内对他的评价是“开创了闻名中国现代画坛的云南画派”。他对此不甚认同。外国评论家则称之为“新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和谐主义”,多少带点哲学的味道。
  女儿丁婷说:“父亲的爱好是看书。电影、喝茶也是兴趣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内心,看书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内心的方式。”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