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藏家论道

青花瓷因外销而生 元代是首个发展高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3-14
广州市文物总店陶瓷专家张卫星:

  外销瓷不算是一个固定的品类,甚至随着时代的不同所表现出的风格面貌完全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属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青花瓷则更可推测为因 外销而起,也因外销盛放。元代统治者本身虽不喜欢陶瓷,但考虑与波斯等地的交往,元青花反而成为了陶瓷史上的高峰,马未都称,“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七百年来无法撼动”。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中国青花瓷早在9世纪就远销西亚

  学界对唐青花、宋青花的定义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和之后在中国陶瓷史上大放异彩的元青花似乎没有明显的传承关系,比如前者是釉上彩而不是釉下彩,而且胎土 和景德镇产的元青花也有很大的不同,从烧制工艺上来讲,接近“唐三彩”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单独的一个青花瓷体系。

  广州市文物总店陶瓷专家张卫星表示:“隋代以前,全国窑厂以青瓷独大。青瓷不适宜装饰彩纹。隋唐间,北方逐渐形成以白瓷为主流的局面,这为彩瓷奠定了基 础。公元九世纪前后,伊拉克萨马拉是全国制陶中心,他们仿造我国北方的邢窑、巩县窑等产品,制出白陶。由于波斯地区人民崇尚白色和蓝色,萨马拉地区盛产青 花钴料,即名闻天下的苏麻里青料。萨马拉窑厂制造了大量的青花陶器。这为我们解释了印尼沉船黑石号出现了三件唐代青花瓷盘的原因。扬州出土的唐代青花瓷盘 纹样也大体一致,都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由于巩县窑厂遗址出土了很多的唐代青花瓷片,我们相信,巩县窑应当是唐青花的主要产地。”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中国唐代沉船,中文意译为“黑石”号,从船只结构看应为阿拉伯商船,装载着经由 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绝大部分为长沙窑瓷器,而且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铭文”。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曾在文章中称:“该船很可能是由扬州起航出海,最终目的地是波斯湾的尸罗夫港。这一发现说明中国青花瓷早在9世纪就远销西亚。”

  “其中的三件青花瓷器,是目前为止可以佐证的唐代青花瓷。其纹样也并不是古代中国的传统纹样,反倒是更具波斯风格。”张卫星也认为,那个时候的外销已经不仅仅是去到东南亚,而甚至到了波斯湾一带。

  元代后期瓷器开始被统治者所重视

  宋代青花瓷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进入元代后,北方的很多瓷窑逐渐衰败,而景德镇的青花瓷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马未都称:“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君临天下,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七百年来无法撼动。”让人疑惑的是,青色在古代并非贵族色彩,为何青花瓷能被历代所追捧?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青花瓷等釉下彩制瓷技术发展的水到渠成,另一方面更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

  自元代后期开始,瓷器被元王朝统治者所重视,甚至出现了当时的“官窑”。“枢府”字样的为元朝军事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这种“枢府窑瓷”又 称卵白釉瓷,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青睐,与“元人尚白”的民族习俗不无关系。而在马未都看来,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 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 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所谓“元人尚白,波斯尚蓝”,白底蓝色的青花瓷本来是景德镇民窑的私创产物,但元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把它作为外销瓷而大量生产,并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进行统一管理。

  张卫星称:“在元代,官窑生产出来的青花瓷是供应给波斯人的,从全球来看,元代青花瓷最集中的是土耳其。”而景德镇学院副教授廖倩在《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 发展》一文中也写道:“青花瓷最适合波斯地区一些国家的需求,他们常常把青花装饰于教堂的壁上和地上,色彩鲜艳典雅,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至此,青花瓷的发展成熟不仅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更拥有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历史环境。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在元代也渐露头角。

  出现后又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景德镇外销青花瓷于元早期开始烧制,中晚期已趋于成熟,而作为当时对外贸易的陶瓷新型品种,已开始经由海陆畅销亚非各地。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出土的 大量以水注、水滴、小罐、小碗等器型为主的元青花瓷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苏拉威西、苏门答腊、爪哇等诸岛上发现的大量大件精美器物及小件祭祀用品的 元代青花瓷器,都是最好的实物见证。

  可以说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经出现,又反过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马未都认为:“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张卫星告诉收藏周刊记者:“青花瓷开始肯定是为外销所产生的,元代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高峰。”他进一步分析称,为外销而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元代上层统治者更喜欢用的是金银器而不是瓷器,因为金银器更加方便游牧民族携带”。

  更重要的是,在元统治者看来,金银器才是身份的象征,有一个文献故事如此记录:“一位元代大臣级别已经非常高,因为他非常节俭也不贪污,就在家里用瓷器,被太后知道后,送了他一套金银器并要求他不能再用瓷器。”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并不重视瓷器。

  名词

  青花瓷: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省交界之处,于东晋时建镇,时称新平镇,又因其位于昌水之南,故而又称昌南镇。景德镇瓷器行于华夏的同时,又由宋代开始向 海外销售,经元、明、清三代而不衰。明、清两代随着郑和七下西洋和欧洲新航线的开辟,外销瓷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不断扩展,欧洲是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的主 要市场。在清代鼎盛的康、雍、乾三朝,景德镇瓷器还被带到了大洋洲和美洲。景德镇瓷器的对外输入,在满足日常生活之用的同时,推动和促进了当地的陶瓷技术 的发展。

  明代,随着郑和的“航海外交”拓展,景德镇青花瓷大量外销。目前郑和所到之处的港口大埠,出土的器物,还有在日本长崎等港口出土了大量的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等,就是历史的见证。

  青花瓷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外销瓷烧造地似乎也从多元化转为以景德镇为中心产区的格局。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