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艺术家博特罗作品对话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6-01-22



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昨日做客中华艺术宫,与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新民晚报总编辑陈启伟、艺术评论人沈奇岚等进行对话交流。
  艺术家要有艺术坚守
  圆滚滚、胖乎乎,是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的典型特征。“他的画令人仿佛梦回唐朝,那种丰满、充实、快乐,好像唐朝的文人画。”陈启伟说。尽管人物有些夸张变形,博特罗仍然坚持具象绘画的形式。他介绍,自己到欧洲旅行探索的时候,深深被意大利中世纪以及近代的艺术样式吸引,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样式。
  不过,这种艺术样式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博特罗曾在纽约10年里没有卖过一幅画。当时,观念艺术在欧美大行其道,而博特罗坚持自己的具象画法,评论界以一种非常蔑视甚至充满恶意的口吻评价他的作品,“不管旁人怎么说,抽象观念如何流行,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画法。整整十年,非常艰难,找不到画廊,也卖不出什么画。”博特罗说。直到一个德国艺术馆长发现了他的作品中与欧洲传统相连的部分,给了他展览的机会,一切才出现转机。
  博特罗一直反复提到“坚信”这个词,他认为,只有对艺术的坚持才能迎来转机。而且,尽管他在巴黎、纽约生活很久,他画的永远是哥伦比亚。
  艺术家要坚持自己的艺术信念,施大畏对此深有同感:“就像博特罗对大师的敬佩,对祖国那块土地的热爱,他画的马戏系列和斗牛系列,体现了哥伦比亚的小风情,我画的很多历史、神话故事和生活当中的小故事则表现中国。尽管我们画风不一样,他很快乐,我有点悲怆,但都是一种生命的表达。一个艺术家要有坚守,坚持下来才能在世界上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成为本民族的语言。”
  除了身边美,还须关注时代
  看博特罗的作品能给人愉悦感。他的画颜色亮丽,无论是人物、动物、植物都浑圆可爱,充满童趣。博特罗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给人以愉悦,但同时他也关注社会和现实中的不公。比如2003年伊拉克巴格达阿布格里小镇的美军虐囚照片被公布时,博特罗立刻用艺术进行回应,他运用一贯壮硕胖大的角色来进行批判和讽刺,他认为这是一个艺术家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博特罗给你一种快乐,但快乐里边有一种苦涩、调侃,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人的问题。就像我画历史画《皖南事变》时,有个英雄叫袁国铭,他不当兵时是一个好的艺术家,所以我在角落里画了一匹马,这是我的一种寄托。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点滴的观察、认识,把情感慢慢流到观众的心里,使用哪种风格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把情感放得多重。我觉得真善美是艺术家要表达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情感。”施大畏说。
  “世界艺术大师必须有时代的情怀,除了身边的美,还必须要关注时代。”陈启伟认为,这里面也涉及到当下艺术潮流里面,关于审美和审丑的问题。“我们如今似乎在审丑上走得比较远,但就像是博特罗表现虐囚的系列,画面很残酷,但却也令人感到愉悦。”
  博特罗把自己一生的收藏,包括毕加索、夏加尔还有很多大师的收藏全数捐给了哥伦比亚,也包括自己的一些画作。“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博物馆,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去参观,他们可以不出国就看到这些原作,享受到我年轻时享受不到的艺术养分,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由中国文化部和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主办的 《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展》今天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展出137幅他的艺术真迹。能在中华艺术宫参观动态《清明上河图》让博特罗非常开心,“我永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作品,希望接下来的作品能有一部分从《清明上河图》里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