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12月3日电 记者邢兆远、李建斌3日从山西省考古所获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与发掘,初步确定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是一处两周到战国时期、延续使用约500年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群。考古工作者在该区域内共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3座,在已发掘的12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乐器及大量玉器、车马器、陶器、骨器、金器等。特别是在春秋早期墓葬中,还发现了非常罕见的墓祭方式。
陶寺北两周墓地群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总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2014年4月,该墓葬区被盗严重,发现了九处盗洞,其中一处盗洞口堆土中杂有车马器、青铜器碎片、残铜鱼饰件、陶鬲等器物残片。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襄汾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考古队,分两个区域,对该墓地进行考古勘探与抢救性发掘。
该项目领队王京燕介绍说,目前共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3座,已发掘清理大、中、小型墓葬12座。在已清理的墓葬中,一区7号墓为春秋早期墓葬,出土有大型青铜列鼎3件、簋4件、壶2件、盘1件、匜1件,器物上装饰有重环纹与窃曲纹。棺内墓主人面部有缀玉覆面,胸部有项饰,腰部有玉钺、玉璧等,盆骨上及两侧有玉鱼、玉蝉、玉璜、玉璧等饰件及玉戈、陶鬲。在棺椁之间的东西两侧散布着大量铜鱼、蚌币、陶珠、薄铜皮饰品,可能是棺饰。在该墓墓口北部20厘米处,还发现了一个长12米、宽6米的玉石器祭祀掩埋层,出土了大量碎石圭,也有少量玉圭、玉璧、玉环、玉玦等玉器,以及两件小陶罐。王京燕说,这种墓祭方式独具特色,非常罕见。《礼记·丧大记》记载,大夫以上身份的人,棺饰才可以有“鱼跃拂池”。在该墓发现大量铜鱼,可以推断该墓主至少是大夫一级的身份。
此外,二区的1号墓是春秋晚期的大型墓,葬具为一椁一棺。在该墓葬中出土编钟一套9件,编磬一套10件,铜鼎等青铜礼器20件,在棺椁间东北角发现金饼1件。棺内头颈部发现有串饰,由玛瑙珠、玛瑙环、玉牌饰、玉璜、玛瑙管、玉环等组成。二区的2号墓为春秋中期墓,出土铜器、陶器、玉石器、骨器等67件、组随葬品。王京燕说,从随葬品推断,2号墓墓主人身份应是士阶层。而1号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器物也更为丰富,墓主人身份可能属卿大夫阶层。
王京燕介绍,从墓葬分布情况看,陶寺北墓地似有统一规划,墓葬按等级分不同小区,大型墓葬沿西北——东南主线排列,中、小型墓葬集中散布于大墓周围。墓区西北部墓葬年代较早,在西周晚期或两周之际,东南部已至战国时期,墓地延续约500年。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