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抢修引出的话题———呼唤现代“鲁班”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30]
建成580年的北京故宫,将第一次进行全面的抢救性修缮,日前已从年久失修的武英殿开始维修。现代工匠能否原汁原味地保持这一文化遗产的原貌记者为此采访了故宫修缮工程师张克贵。他感叹到,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懂古建维修的技术工人奇缺。
据张克贵介绍,故宫建成近6个世纪来,维修次数屈指可数。解放后大的维修也只进行过两次。80年代和90年代,故宫的古建队伍基本没有进人,人员从最多时的500多人下降到目前的100多人,真正在一线干活的技术工人只有四五十人左右。50年代的老工匠,健在的已经不多,在世的也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现在的骨干人员,最小的也有50多岁,维修技工已接近断档的关口,彩绘工、打样工、调漆工、砖雕工、石刻工、木雕工等20多个工种,每行都缺人。
张克贵说,古建维修全是手工活儿,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现有古建维修人才面临退休,在人才快断档时培养一批,才不至于后继无人。故宫大修的消息见报后,有不少古建施工队主动上门联系,但我们不敢轻易把工程包出去。因为故宫不是试验品,维修中决不允许出现质量后患。现在,故宫把维修期限定为6年,我们不必急于求成,正好可以边维修,边培养青年人才。这是故宫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古建队伍青黄不接问题的需要。 解放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