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学的人物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30]
现定居北京的著名画家于志学创造的冰雪山水画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并不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人物画高手。
当年他为了观察北国真正的天寒地冻多次来到位于祖国最高寒的地区———大兴安岭北坡体验生活。他同那里的鄂温克人民生活在一起,结下了深厚友谊。地域环境的影响对艺术家来说是潜移默化的,于志学不仅本能地、情不自禁地要表现他所熟悉的人和事,而且他更敏锐地意识到大兴安岭北坡那激烈的自然景观、四季分明的变化和独特的鄂温克民族风情是艺术家没有表现过的题材,他有责任把他们表现出来。于是他把鄂温克人的勤劳、善良、诚恳的内在品质和他们具有的比较突出的沧桑、质朴的外在形象以及他们游牧于林海雪原造就的那样与生俱来的剽悍气质通过他的艺术加工提炼统合起来,在他的造型、立意和表现时注入了他对自然、对人民的赤情和对命运、对历史的感叹及畅想。他用苍老、沉雄、遒劲的笔触,描画出鄂温克人饱经风霜的面孔,他刻意追求“写”的独特艺术内涵,讲究笔墨用线的书写性和艺术韵律感,他作画时笔墨线的流动和展现是他情感和心境的抒发。
在人物画创作上,于志学也力图创造出自己的个人风格。他追求的是浓厚的北方边塞地域风情,他表现的是崭新的视野与鲜活的生命形象。他那流畅的人物线描渗透出他深厚的笔墨功力和高雅的审美格调,反映出他对人物画审美的追求和对笔墨内涵的发挥和传递。
于志学是位用情塑造人物形象的画家,他的人物画是他在感性与理性的关照下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的磨练与回味沉积于心的结晶,是他对边塞文化人文精神的把握和对中国画笔墨技巧的形式语言的突破和尝试,也是他努力身体力行他提出的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的诠释。如果说他的冰雪山水画主要表现了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的用光,那么他的人物画则着重强调了中国画第一审美内涵的用笔和第二审美内涵的用墨。虽然二者之间形式上取向各不相同,但在他的绘画语言上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绘画是他精神世界的再创造。一个画家的作品要达到某种境界,首先要求他的精神先要达到某种境界。卢平 北京晚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