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源泉来自哪里———读杨宏富中国画新作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30
  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而作的主题性大型中国人物画《源泉》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以来,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和议论。

  这幅作品陈列在美术馆的最显著的位置。作品长16.4米,高1.45米,实际上,展出的仅仅是其中的三分之二。

  千斤重量

  《源泉》的作者杨宏富拿起毛笔之时,他感到腕底似有千斤重量。这倒不全是因为这个题材的分量,也不全是因为这是受上海美协委托而作的原因,美协主席、著名中国人物画家方增先在他创作过程中曾两次登门指导,这几乎也是前所未有的。杨宏富感到笔头重,实实在在的原因是他以前很少用毛笔作中国画,更不要说作这样的鸿篇巨制。他不懂笔墨。

  陕北风情

  而方增先上门最鼓励他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管笔墨,就像小学生写字一样一笔一划地画。著名画家戴敦邦走出病房,帮助画家谋篇布局。

  杨宏富不负重托,奉献出他画连环画几十年的全部结累,以准确、结实的人物造型,错落有致的画面构图,浓郁祥和的陕北风情,成功完成大作,也在他的艺术生命中,开启了一扇通向中国画的大门。

  在画家创作过程中,记者有幸前往采访。画家在他新居内,只为自己留下一个小卧室,另外两个房间和一个厅房,都成了他的画室。当画家把他的未完成稿摊在地上时,30多平方的厅房内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确实,制作这样的大型作品,画家面积并不算小的新居,还是显得局促了一些。

  几年前,当河南已故画家李伯安的大型作品《走出巴颜喀拉》来沪展出时,在上海引起了轰动。当时就有人说,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为什么就不能产生大作品呢?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开头。而杨宏富十分幸运地当上了这个开头人。

  民族之声

  《源泉》画的是在中华民族面临日寇外侮的生存危机的那一刻。那是黄河大合唱诞生的年月,也是毛主席号召有为的文艺工作者走向生活,走向前线,为民族鼓与呼的时代。多少年来,延安的那次讲话,一直鼓舞着文艺工作者们,成为许许多多文艺作品成功的源泉。然而,《源泉》作者立意更高一些。在毛主席的周围,既有冼星海这样革命的文艺家们,更多的是那些陕北的老乡们,那些老老小小的平民百姓,不正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更伟大,更深刻的源泉?

  杨宏富用了20个日夜完成了这件作品。他的艺术,也在源泉中沐浴更新,脱胎换骨。他告诉记者,今后他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为“源泉”献上几朵小小的浪花。本报记者 李坚 新民晚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