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香港与内地考古学界十年磨一剑 联手推"良渚玉工"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10-09
香港10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历时10多年,香港与内地考古学界合作研究浙江良渚文化玉器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之一的研究专著《良渚玉工——良渚玉器工艺源流论集》最近已在香港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9日专门在北京举行《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布会暨良渚文化玉器与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学术座谈会,内地和香港考古学、玉文化及玉器、良渚遗址等研究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相聚一堂,研讨《良渚玉工》研究成果的意义与影响,共商未来如何推进良渚文化的深入发掘、研究和发展。
  《良渚玉工》香港主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赴京参会前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表示,良渚文明被誉为中华早期文明“半壁江山”的代表,良渚社会中神权、王权和军权的权威,在琮、钺、瑁、镦等玉器上有集中、充分展现。
  良渚文化遗址在环太湖流域星罗棋布,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及周围遗址群为其核心。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中,居中莫角山宫殿西北角的反山墓地,被誉为良渚文化王陵,反山墓地居中的M12号墓出土玉器,不包括玉粒和玉片就达到647件,学界公认良渚文化最硕大的琮王、钺王,均出土于此墓。
  邓聪说,M12墓出土的琮王、钺王等玉器上刻有众多的神人兽面象征,这些神人兽面的精致微刻技术,可以在1毫米宽度上徒手微刻3至5条纹饰,既展示出良渚玉器工艺的高端绝技,也反映了当时惟我独尊的王者身份,堪称良渚王权的王徽。
  他认为,对M12墓出土玉器的研究表明,良渚文化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平民与贵族在玉器制作生产与消费上有着显著差异。良渚社会可能出现过玉器生产由一些不同空间、社会阶层的玉工分工制作而成:
  民间玉工可以参与采集玉料、初步加工或者制作一些简单的玉珠、管、坠、锥等器物,他们可能需要向贵族阶层上呈玉料和玉器素材。贵族以至王室则控制玉原料及高级玉器如玉琮、玉钺、玉瑁、玉镦等制作,特别是在玉器表面上的精致微刻技术、结合神权象征的创作,都由良渚社会最高统治阶层所垄断,并专供贵族阶层或王者及其亲族消费。
  邓聪介绍说,2000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学术交流意向书,2002年正式签署“良渚玉器及其影响”合作研究协议,并组成“良渚玉器工艺课题组”联手展开工作。作为双方历时10多年合作的代表成果之一,最新出版的《良渚玉工》对出土玉器进行微痕分析,为进一步从东亚考古学角度深化良渚玉器研究奠定基础。
  一直以来,中国考古学在技术层面上的分析备受冷落,《良渚玉工》对中国考古学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尝试从良渚玉器技术层面,上升到良渚社会王权象征的分析研究,从玉器制作痕迹区分玉工社会背景差异,推进对良渚玉器社会的认识。
  他透露,良渚文化与世界各地古文化中玉器体系对比研究,“将会是我们今后重要的课题”。(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