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作赏析

求新求变的新粉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9-18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发起,各地要求富强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清政府迫于压力,于1912年初宣布清帝退位,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国时代来临。新时代有新风尚,不过,传统的文化,旧有的习俗依然存在。在新旧更替之时,社会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制瓷工艺也求新求变,像粉彩,就出现了新粉彩。

  粉彩瓷约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它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结合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在釉上彩绘使用低温烧成,产生的一类新品种,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而新粉彩瓷则是用浅绛彩画瓷的方法,运用粉彩作为颜料绘制出来的彩色瓷,它脱胎于粉彩瓷,又与粉彩瓷有诸多不同之处,所以称为“新粉彩”。

  这是从技术层面看,而从画风的角度看,新粉彩比之于粉彩,画风为之一变,变得更加商业,更走入寻常百姓人家。当然,这种转变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粉彩从产生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以供应皇家宫廷为主,凡有精品,皆会收购,艺术性越强,就越受到达官贵人的喜欢。所以,从流传下来的粉彩看来,艺术性大多都比较高,画风细腻,意境高远,展现出格调高雅的艺术追求。民国之后,大量宫廷画师流落民间,加上宫廷的采购渠道断绝,景德镇的画师工匠只好自谋生路,受民间风格的影响,开始对粉彩瓷进行大胆改造,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商业路子就拓得更宽。“顾客就是上帝”,客户的需求就是制瓷业的需要,于是,民国的新粉彩展现出与粉彩迥异的风格,商业气息更浓,世俗情结更厚,如果说粉彩是文人雅士和地主阶级,那么新粉彩便是新兴商人以及钱包鼓起来的劳动人民,时代不同,形式不同,展现出我国制瓷业在曲折中前进的主流特点。

  笔者收藏有一款民国时期的新粉彩敞口瓶(如图),它口径4厘米,底径5.6厘米,高20厘米,敞口、细颈、丰肩、束腰,宛如身材修长、亭亭玉立的美人,十分好看。而更为精美的是上面的图案,笔者把它叫做“秋菊图”,只见山石之上,秋菊绽放,红黄相映,大小相宜,肥瘦得体。与传统的粉彩瓷上文人画孤芳自赏、遗世独立的风格不同,图中的菊花奔放而热烈,喜庆而大方,展现出新粉彩瓷贴近世俗的独特风格。空白处有题诗云:“淡映残红迷老圃,浓拖斜照没东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怀恋之下,为之沉醉。

  新粉彩取代粉彩,并不是说,新粉彩就比粉彩更高一筹,就像唐诗取代汉赋,宋词取代唐诗,元曲又取代宋词一般,只是时代的推进,人们欣赏特点各异、审美需求不同而已。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