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长空万里一悲鸿——怀念徐悲鸿老师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24
  当代杰出的画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老师与世长辞,转瞬间已几十个年头了。我是他的学生,曾当过他的助教,每念老师,觉其音容宛在,历历如昨。

  1938年,徐老师奔赴海外,为抗战筹款赈灾,至1942年回到重庆。行装甫卸,在沙坪坝与部分师生(今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艺术系)聚晤于艺术系教室。他身穿西服,领上打着大黑结,神情十分激动。大家围坐,中间是临时拼拢的画桌。徐老师站起来,讲话的头几句是:“我离开这里,在外奔跑,几个年头了。今天(停了下来,声音突然变得嘶哑),回到了我的家。”(随即泪水盈眶,讲不下去,从裤袋掏出手绢擦拭)我之所以难忘,是由于徐老师对培育艺术人才的园地具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使我感动万分。

  回国后,徐老师全心扑在教学上。他一大早便到教室,不是挥毫作画示范,便是个别指导,讲解滔滔不绝。他住在磐溪时,与艺术系教室隔着滚滚嘉陵江。每次到校上课,来回都要上下石阶数以千级的陡坡,再经颠簸的小舟过渡。徐老师日日如是,不辞劳苦。他生活简朴,中午往往到离教室不远的渡口吃碗炸酱面,或啃两个烤红薯,再回教室继续工作。学生如能努力用功,定受他的赞赏。华采真是当时的同学,后来和我结婚,今已病故,生前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讲师。她画了许多素描,还按照徐老师教导多作自画像。徐老师阅后高兴非常,随手展纸挥毫,画了一幅吃草立马,题词:“采真仁弟治学甚勤,吾甚嘉之,倘精进不已,其前途未可限量也。”华采真画成一幅油画自画像,形神和色调都有进步。徐老师夸赞之后,提出以画交换,华采真喜出望外。徐老师下课时,就真的把油画带走了。隔天,徐老师带来一幅墨竹送给华采真。

  徐老师教学,不仅作国画演示,也作油画示范。有次,他为了启发学生观察人体背光画的色彩,信手拿来画布,选了女模特儿的背光面画起来,大家围拢观看。只见调色板上似紫似绿,一笔接一笔送到画布上,不多久便显现了与对象酷似的一种丰腴而优美的暗部少女肤色。

  徐老师倡导写实,实质上就是现实主义。他主张“师法造化”,但同时十分重视学习古人。他提倡创新,反对守旧。他说:“撷古人之长可也,一守古人之旧,且拘门户派别焉,不可也。”

  徐老师在《复兴中国艺术运动》中提出:“吾人努力之目的,第一以人为主体,尽量以人的活动为题材,而不分新旧。”因此,他特别关心人物画的发展,提倡人物画,鼓励人物画,鼓励人物创作。

  我在青年时期,就学于岭南画家高奇峰画派门下黄少强先生创立的民间画馆,专画人物。进入中大艺术系,仍多习人物画,并以人物题材的作品参加美展。徐老师非常鼓励。

  1942年9月,我有两幅人物画参加联合艺术展览。一幅题为《忍看孤小对凄怆》,画面上的重庆被日寇轰炸,破壁残垣,毁墙之下破砖碎砾,砖堆里半露一件笠帽,旁立一个怀抱襁褓的妇女,执手绢掩面拭泪。用灰绿色的草料纸制作,显得情调凄凉。另一幅题为《君在沙场侬在家》,画面上是柳窗里一个妇女在缝制出征人的寒衣。桌上竖一像架,照片一望而知是她那抗战军人丈夫。徐老师刚巧从海外归来,参观展览时,把这两幅画定购。画上挂上了“徐悲鸿先生定”的红条子。由于徐老师定购,随后定购者5人。这个展览会上,还有一幅李可染的人物,牧童骑在牛背上涉水,又有梅健鹰表现嘉陵江一组纤夫在使劲拉船的木刻画,都同时为徐老师定购。因此,展览会上的人物画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应。其实,我的人物画很不成熟,只说明徐老师对人物画热心倡导。他在1947年11月25日给我的信中还提及:“忆当年购弟之寒衣幅,此时遍觅不得,殊为怅!”寒衣幅就是那张《君在沙场侬在家》。

  1945年2月,我在师友们的鼓励下,打算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个人人物画展。当时徐老师身体还没有康复,我和华采真带了一些近作,到磐溪石家祠宿舍去见他。徐老师半躺床上,听我要开人物画展,高兴地坐起来。随即逐幅审阅我带去的画,边看边讲优缺点。我要求老师在展览会特刊上讲几句话,他欣然应允,立即在案头取来一段贵州皮纸,用乏力的手,握管写下一段文字:“二百余年来中国绘画之不振者,因画中不见人物也。谭君勇独能从生活中撷取新材,予中国绘画以新面目,为之欣慰无极。兹因谭君举行作品展览,特为介绍。”

  抗战胜利,徐老师行将东下,转赴北平。我要求老师写幅字留念。老师身体比较好了,兴致勃勃,案上一管旧笔,执起便落墨,写下一首梅花诗句。落款时对我爱以人物入画给予殷切赞励。

  1946年徐老师北上,我仍留母校执教于南京。1953年晴天霹雳,徐老师不幸病故而永诀。一颗艺坛巨星陨落,人们无不同声痛惜。今重温遗教,每念及之,其诲人不倦、严格而认真的精神,化为一股鞭策和鼓舞的力量,愈加促使我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谭勇 (作者为著名画家,历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委员)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