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保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专家呼吁走出怪圈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13
  北京电 “世界遗产名录”中,旧石器时代的地 点屈指可数。而中国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却名列其中,1987年被批准成为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 的关注。
  承担“北京人”遗址管理任务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最近在北京 组织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保护专家座谈会”。与会的人类学、考古学、地质学以及 文物保护专家对遗址的现状和未来出谋划策,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将周口店遗址保存下 去是我们的巨大责任,我们不能愧对子孙后代!”
“北京人”头盖骨为中国赢得现代科学的第一枚金牌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首先提出要解决“周口店”的定位 问题。他说,周口店的文物保护与科研密切相关。同时,古人类遗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不能以赚钱为目的。他认为,让一个古人类遗址去自负盈亏很困难,基础科学领域一 味强调同经济效益挂钩很有害处。
  周口店遗址于1921年被西方科学家发现并进行试掘。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所 与美属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对遗址进行连续10年的大规模发 掘。1929年12月2日,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掘出第一具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化石,次年发现并确认大量石制品和人类用火遗迹。这些发现震惊了全世界。1936年 11月,贾兰坡连续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一举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古人类学研 究的中心。
  周口店共有系统编号地点26个,其中8个分布在龙骨山上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在第 一地点发掘出代表40个个体的直立人阶段的头骨和肢骨化石,在第四地点出土一枚早期 智人的牙齿化石,在山顶洞出土代表8个个体的晚期智人头骨和体骨化石。在另外一些地 点还出土了十几万件石器和大量的更新世动物化石。在第一地点保留人类最早的有控制地 用火的证据,在山顶洞则出土目前中国最早的墓葬和装饰品。
  周口店遗址距北京繁华闹市西南50多公里,记者去年在一次实地考察中看到:遗址 地层剖面出现了土蜂筑的蜂孔,山顶洞人遗址的堆积物出现了滑坡,猿人洞遗址上杂草和 树木丛生。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仍极具科研价值
  据专家介绍,周口店地区地处西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地带,洞穴、裂隙发育,更 新世堆积丰富,地下仍埋藏着未被发现的科学资源。即使是已发现和发掘过的地点,在第 一地点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堆积原地矗立;其它诸多重要地点的发掘工作也多是浅尝辄止。
  1996年中、法学者在法国电力公司的帮助下对龙骨山进行了物理勘探,证实在石 灰岩山体内诸多洞穴和裂隙中存在丰富的土状堆积,表明遗址核心区仍然蕴藏着丰厚的科 学资源和继续发掘的巨大潜力。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曾恢复对周口店的发掘。尽管没有大 规模的考古发掘,但小型试掘、对剖面的清理和取样,对年代、环境、沉积学研究和古人 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
  国际学术界一直将研究的目光瞄准周口店,许多西方学者和研究机构多次表示想与中 国学术机构合作研究、重开周口店发掘的强烈愿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 说,国际古人类学研究重心目前已西移非洲,但周口店的地位与价值并未动摇,相反却越 来越成为非洲以外古人类遗存的代言人。他认为,周口店仍然站在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 源源不断地为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和学科生长 点。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东亚地区,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与生存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 在周口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对人类起源、演化和文化发展的进一步研究仍然离 不开周口店。
周口店曾是吸引世界级科学家和造就青年人才的基地。解放前至少有魏敦瑞、步达生 等7个国家的著名科学家在周口店长期工作过,中国著名科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 等也在此地脱颖而出。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宋新潮认为,这本身就说明了“北京 人”遗址的重要性。它对未来中国乃至世界古人类学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科院拟在周口店设立现代化研究中心
  科研工作今后仍将是周口店的“金字招牌”,如果离开了活跃的国际学术交流以及最 新的科研成果,周口店仅仅作为一个供人凭吊的场所,那就太浪费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了 。
  曾在周口店从事多项工作的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祁国琴说,解放前有关周口店出土 化石的专著达130部,解放后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220部。一个遗址出产如此多的科 研成果,这在世界上也是凤毛麟角的。她同时大声疾呼:周口店的化石种类繁多,有鱼、 鸟、哺乳类和人类,应该尽快展开新一轮的研究。
周口店遗址有别于其他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的地方在于它蕴藏着巨大的科学资源,仍 然具有继续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巨大潜力。探讨和解决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演化和第四纪 环境等许多热点问题,也依赖于对周口店遗址的继续发掘和研究。为此,中科院古脊椎所 设想建立一座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使周口店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及其研究的持续发展 。
  按照设想,这个研究中心代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拥有遗址的发掘权和标本所有权,负 责统筹遗址的发掘、研究、标本保管以及对遗址保护和科普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支持 博物馆的展陈,更大限度地发挥遗址的公益价值。研究中心将以开放实验室的模式运行, 对院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放。研究中心将拥有优秀的研究人员队伍,基础设施完 备,仪器设备先进,代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心。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旧石器学家张森水研究员指出,周口店的发展必须是保护第 一,符合遗址的特点,符合其本身的承受能力;不能过度开发,光盯着旅游资源。他说: “我们再也不能‘坐而论道’了,要有实际行动。”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黄景略说,周口店周围环境早在“文革 ”时就受到了破坏。现在加强保护不能以周口店养周口店。如果中科院和地方政府积极配 合,做好总体规划,遗址的保护工作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制定规划是走出“怪圈”的第一步
  与会专家认为,中科院和北京市对于保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做了大量工作。现 在的关键是,必须制定科学、谨慎、全面的规划,向国家申请专款用于遗址的保护和科研 活动。
  周口店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博士坦言“北京人”遗址的保护存在 着体制和管理上的问题。一提及周口店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怪圈——管理者怕预算庞大得 不到经费而不愿费时费力制定扎实规划;拨款部门又因为看不到具体规划、没有充足理由 而下不了决心大量投资。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迈出第一步,走出这个怪圈,首先把规划做出来。几年来悬而 未决的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了。我们要对祖先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千古骂名我们承担不 起,”高星说。
  据了解,中科院已拿出一份比较全面的《周口店遗址总体规划大纲》,供专家学者们 讨论。与会专家达成共识:遗址总体规划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全局性,必 须本着保护第一、促进科研、推动科普和旅游事业发展的原则。一切保护与开发措施应有 利于遗址(包括剖面、堆积和出土文物)的长期保存、科学发掘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及遗址区建设的长远发展。
  针对遗址保护的规划具体为:消除工业开发对遗址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作用,使遗址周 围恢复理想的环境风貌;防止或减缓第四纪堆积与史前文化堆积的自然风化、坍塌和流失 ;避免岩壁和顶盖岩层塌落伤人并对遗址堆积物和景观造成破坏;妥善保护包括博物馆展 品在内的出土标本;消除遗址内各种损毁现象和安全隐患,使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得 以长久保存。
“软”“硬”兼施,保护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根据目前的讨论结果,专家们比较倾向采用保持遗址原貌的保护方案,曾提出过在猿 人洞和山顶洞加盖一个密封大棚的方案基本被否定。拟议中的方案尽可能不改动遗址的原 貌,将局部加固、重点剖面保护处理和日常保护维持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此同时, 管理者还考虑在重点剖面和部位建立电子监控系统,使之能对整个遗址进行室内监控,及 时掌握遗址的安全和保护情况,防止火灾和人为破坏事故的发生。据了解,遗址的保护是 个系统工程,要实施这个规划预算估计达亿元人民币。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周口店与世界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和最重要的古人类遗址的 地位相称,还需重新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保持遗址博物馆和专题博物馆的性质,用 现代化手段集中展示遗址出土的遗物、遗迹和发现、发掘、研究过程,并辅之以人类演化 和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背景知识介绍,让观众能够了解周口店发掘和研究的历史,了解北京 直立人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了解远古时代北京直立人的生活方式与环境特点, 使周口店成为普及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知识的窗口和基地。
  此外,管理者还将对“软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个在遗址设立的管理处将强化 对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周口店遗址管理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责任, 实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对在遗址保护区内采样、调查、发掘等可 能对遗址保护造成影响的行为,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操作,并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的 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进行。
  现代人的祖先5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吴新智院士说:“面对祖先留下的宝贵 遗产,我们最缺的不是金钱,而是责任感和事业心。”(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