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展看点谈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13
  作为上海博物馆五十年大庆上半年的重头戏,将于5月1日与大家见面的“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这次展出的是在山西出土的西周晋侯墓群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和金器,比起以往的青铜玉器展,这次精品展的意义何在?又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带着好奇,记者昨天特意采访了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青铜器专家李朝远博士,请他对这次展览的看点作了些解释和提示。

  李副馆长告诉记者,这次展出最值得关注的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展出具有重要意义:大规模地展出西周晋侯墓地文物这次是首次,而这些文物正是从遍寻了数千年而未得的晋国都旧址中挖掘出来的。

  晋国国都的所在地一直是考古界的一大难题,连司马迁在《史记》中都无法确认。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在经过长达十年的考察后,终于确认了其地理位置。这次展出的文物就是从晋国都遗址里的九组十九座晋侯及其妻妾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结合墓葬年代、墓中青铜器铭文以及《史记·晋世家》的记载,九组晋侯墓从西周中期延续到春秋初期,如此完整且世代相接的西周诸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在中国考古史上是第一次,难怪考古界有“20世纪初最大考古发现是殷墟,20世纪末最大考古发现是晋侯墓地”之说了。上博的这次展出为晋墓研究揭开了帷幕,意义不可谓不大。

  这次精品展第二大看点是展品所担负的深远意义:这次展出文物很多,种类和组合数量众多,有很多是首次出现。因为西周是中央王朝,晋国是其属国,所以晋侯墓地的文物既有宗周的特点,又有晋地的地域特点,呈现出奇特的文化现象,集中表现鸟兽尊上。另外,在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玉器,如玉组、缀玉覆面等在考古中很少出现,这些种类繁多的组合,为周代用玉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而一向只是在史书上记载的埋葬制度———积石积炭墓,也从晋侯墓中得到了印证。这次展出还复原了第十九号墓,让观众有更感性的认识。

  此外,晋侯墓展的展品本身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李副馆长着重介绍了晋侯稣钟和带鸟纹的青铜器,他说,这次展示的晋侯稣钟分为两组十六个,是从不成套的编钟中拼凑起来的,但通过校音发现,音阶之准令人吃惊,几乎没有什么偏差,显示了西周音乐水平及青铜制造水平的高超。而栩栩如生的鸟纹正是晋文化的特点,和一般鸟纹不同的是,晋侯墓出土的鸟纹有着强烈的地域特点,熟练地运用了夸张变形以及拼贴组合等现代艺术的手法,极富观赏性。本报记者 周铭 新民晚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