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岭上近半古墓曾被盗 随处可见墓地麻石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3-18]
广州白云山是风水宝地,历来古墓众多。据广州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志愿者余国祥说:“古墓遍布多个荒岭山头。其中,明清民国时期古墓居多,不少还被列为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保护文物,对研究岭南地区清代墓葬形制、丧葬习俗有一定历史价值。但估计白云山上超过一半的古墓都被盗过,有的已被严重破坏。”
从1999年开始,广州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多次到白云山寻访古墓。近日,记者跟随几位志愿者深入白云山犀牛岭,查看古墓的状况。
一品夫人碑 墓穴已消失
在白云山犀牛岭,记者发现一片小山头已被挖,现场的建筑材料显示这里近期有施工。沿着刚垒砌的石阶往山坡另一侧走去,路上一座半截石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记者注意到,碑文还曾被红漆描过,可惜并不齐全。“露出的半截墓碑足足有1.5米高,从碑体大小来看,墓穴应该不小,古墓主人的身份也十分显赫。”余国祥由碑文判断,此墓为周母黄氏家族墓。年份只有“……六年歲庚辰八月十二日辰时安墓”的字样。
余国祥表示,他两个月前曾发现墓碑立在此处,但没有发现墓穴。附近施工工人表示,这个墓碑是从附近新建电房位置移过来的,至于墓穴和墓碑的上一截,无人知道在何处。
余国祥从残缺的碑文判断,墓碑年份肯定在清代或者清代以前。“是墓主人的孙子和曾孙所立,碑文还提到一品夫人的字样,这说明墓主应该与朝廷大官有关系。”余国祥说。
古墓虽挂牌 盗洞赫然现
距半截墓碑不远处是廖东山夫妇墓。周围垃圾遍布,树丛与杂草把墓穴掩盖。记者走近才看到一块“白云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牌子,是2011年8月16日立的牌。青石墓碑则刻着“清封奉政大夫十八世显考东山廖公 五品宜人妣黄氏宜人合墓”。
虽挂了牌,但墓地仍处于未保护的状态。余国祥指着墓地前一处柱状洞口说,这肯定是盗墓留下的痕迹。前几次走访时,拨开草丛,洞穴中竟然钻出一只猫来——古墓变猫窝了。
余国祥表示,该墓穴包括了清代广府墓地的完整结构,材料是麻石,保留了宝顶护岭、“祥云拱月”享堂,而拜桌、墓志、后土、旗杆夹石、华表、镇墓兽等部分都已被毁掉了。
古墓管理面临尴尬
近日,广州白云区文广新局相关人员表示,白云山上的古墓管理比较特殊,一方面由白云山风景名胜管理局进行管理,负责古墓的保护工作。同时,这些古墓又在白云区辖内,区文广部门又要负责文物的行政工作。而白云山风景名胜管理局的行政级别比区文广新局要高,所以保护这些古墓时就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具体管理方式一直都在商讨中。
此外,市级文物考古所曾组织专家到白云山普查,将可能存在历史价值的古墓都列为登记单位。这次普查的结果由专家团得出,大部分判断准确。所以,那些没有被挂牌的古墓,基本上就是没有文物价值的普通建筑。
后人社会政府合力保护
余国祥建议,墓主的后人、政府及社会力量都可以将古墓保护起来。
“后人保护是一个方式,就如白云山上的温墓一样。”记者了解到,在白云山犀牛岭上的温墓,就是后人集资重新修缮的,后人会定期来祭拜。现在整个古墓的结构,诸如华表、护岭、山手石鼓等都保持完好。
余国祥还表示,管理部门也要负起责任。“他们假如能修一条通向古墓的小路,经常有游客走动,盗墓者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刘伟伦表示,有一些古墓并非名人墓地,也没有找到有文物参考价值的地方,但不代表在未来就没有价值。而且不同朝代的墓穴,本身就可以反映当时的殡葬文化,具有保护价值。
《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广州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将白云山较为重要的古墓、名人墓葬及碑刻等公布为文物保护对象。目前,文物主管部门已将摸查到有文物保护价值的105座墓葬编辑成册,明确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白云区白云山登记保护文物单位38处》——2011年,白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白云区白云山登记保护文物单位38处》。列入白云山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古墓葬有24处,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则包含古墓9处。
刘伟伦说,这几年调查发现,情况很不乐观。“白云山山体很大,古墓区很荒凉,游客很少到达,加之管理人手有限,给了盗贼机会。”
广州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对白云山犀牛岭调查发现,犀牛岭21处古墓,大多数是清代、民国的,其中有10处被盗。有些被列为区级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也被盗了。
21处古墓中,被列为区级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有陈心田墓、黄玉生夫妇墓(被盗)、廖东山夫妇墓(被盗)、杨静轩墓(被盗)和古霁雪墓。其中只有陈心田墓保护还算完整。
余国祥说:“据经验估计,白云山超过一半以上的古墓都被盗过,有些破坏得很严重。”
余国祥说,判断古墓是否被盗,主要看拜台和护岭是否有破坏,因为这两个部分离墓室核心区域最近。“如果古墓前有很大的洞,洞里没有水流或塌方痕迹,那就说明古墓被盗了。有些墓碑是反倒过去立着的,这更说明了有人动过古墓。”
自然破坏
树根挤坏墓室
白云山上的这些古墓为何遭到破坏?
志愿者余国祥、刘伟伦分析说,一些古墓,因为长年没有后人来打理,周围杂草丛生,树叶发霉,恶臭难闻;还有古墓多藏身于树林,树木的根系年年长大,有时候会长到古墓旁边,树根的力量会把墓碑或者墓室破坏,导致古墓底部慢慢松动,进而遭到侵蚀。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有的古墓周边杂草丛生,整个墓碑有时候都被杂草或者泥石覆盖了,碑文上的文字都无法看清,甚至周围还丢满了很多杂碎的垃圾等,记者在一古墓旁边,还看见了酒瓶等杂物。
人为破坏
工程损毁 他人盗葬
山上工程施工破坏古墓——余国祥表示,因为山上修建各种工程,导致古墓被挖甚至被破坏的情况也不少。例如山上有电、用水设施,就可能挖山施工。余国祥告诉记者,在明代修建的古墓多是用红砂石,而在清代多数是用大理石,这些石材的质量都很好,有些工程甚至整块挪用这些古墓的石材。
古墓风水好被“鸠占鹊巢”——有人看到一些古墓的风水好,竟将将自己的亲人葬在里面。白云山象牙峰清代探花李文田墓就曾遭到过盗葬,对此事,媒体也曾有过报道。
新中国成立以前,李文田的后人曾多次到墓地拜祭。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白云山多处被划为军事禁区,所以其后人就没有再去祭扫。2006年,文物专家以及文物爱好者发现,原有的李文田墓碑被拆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块立于1985年刘姓人的新碑。
李文田原墓碑也被刘姓人盗用,安放在离原墓百米远的山下,李文田及其子孙的名字字文被改为刘姓人的名字,但“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礼部右侍郎”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辨。
当时在场的广州文物专家崔志民指,墓葬从材料到修建形式都属于晚清墓穴,华表、谕赐祭葬碑都交代了主人的身份,就是李文田墓。在2009年,文物部门发通知表示,此处确实是李文田墓。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