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黄宾虹学倪瓒的启示:出繁入简 借古开今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3-09
元季画家多宗北宋,变繁为简,寓实于虚。虚中有实较实尤难,此为写意。

  ——黄宾虹

  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代表,元代四大山水画家之一倪瓒的贡献在于其对前代山水画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形成了画史上从未有过的独具特色的简淡高逸画风,被后世推为“逸品”第一,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形成过“云林画,江东之家以有无为雅俗”的社会时尚。

  在黄宾虹8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师古一直伴随始终。黄宾虹曾说:“画家有师古人不知师造化者,未有师造化而不知师古人者。”黄宾虹是集大成的画家,学古的家数众多,但主要是师承南宗文人画这一脉,倪瓒自然是其重要的师承对象之一。黄宾虹学倪瓒,章法多取平远,然晚年简粗之笔,亦多高远,力意追云林之简,景物简,笔墨简,与其所擅长的积墨繁笔,形成鲜明的对比,返璞归真,高度凝炼,一笔一墨、一点一线皆出神入化,玩味无穷。黄宾虹曾说:“画不难为繁,难于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之以笔。”又说:“减笔山水,须有千岩万壑之思,以少许胜多许法也,然较繁密为尤难。”论倪瓒:“逸品之作,世推云林,倪迂画法,力师荆关,极能槃礡。”如果说将晚期的“繁宾虹”归入“神品”的话,那么最晚期的“简宾虹”已入“逸品”之列。黄宾虹论画品:“画品分神、逸、妙、能四者,或置逸品于神品之外,或尊逸品于神品之上。”黄宾虹的逸品应该在其神品之外,成为其艺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时的两座并列的高峰。

  新安画派主要传承倪瓒和黄公望,渐江就是学倪瓒最成功的典范,其山水多用倪瓒的“折带皴”,有倪瓒风骨,更有自己的风貌。而明代吴门派沈周学倪瓒总是学不像,既不形似,也不神似。虽然不似,但沈周所学倪瓒,毕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可以了,似与不似都不是目的,画得好才是目的。黄宾虹学倪瓒,与渐江不尽相同,除了章法学倪瓒“一河两岸”的图式外,很少用“折带皴”,多参以黄公望的“短披麻皴”,也可称为学“倪黄法”。黄宾虹学倪瓒似乎也并不在意与倪瓒多么相像,只是关注一个“简”字和一个“逸”字。这一点与沈周似有某些共通之处,但又有区别。

  黄宾虹学倪瓒,有临,有仿。早期所临,还是比较能做到形似与神似的,如图6,无论章法、笔法、墨法和面貌,都比较接近倪瓒。而晚期所临如图8,虽然是对临,但除了构图还带有一些倪画特点外,笔墨和画风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黄宾虹在题识中称此画原作以湿笔皴染(原作我们不曾见到),但我们仍可以想见其与原作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而黄宾虹自己的画风特点却是很明显的,距离倪画较远。图4是黄宾虹意临的倪画,即以所谓的“勾古画法”临之,当然会与倪画有很大出入。图1、2、3、5、7、9、10是黄宾虹仿倪之作,图5是早期作品,图7是中期作品,图1、3、9是晚期作品,图2、10最晚。其中图5章法学倪瓒,皴法用黄公望“短披麻皴”,挺劲秀丽,是典型的新安派画风。图7只是在章法上采用了倪瓒“一河两岸”之法,笔墨基本是黄宾虹自己的,但看得出其“以点作皴”的点染法还不甚成熟。图1用笔圆润,笔精墨妙,惜墨如金,有疏朗空旷的意境,形与神与倪画较为相近,确切地说,也融合了倪瓒与黄公望两家笔法和精神,并且已经形成黄宾虹自己的面貌,已将倪瓒与黄公望之法成功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图3焦墨渴笔,干裂秋风,老辣苍劲。图9力追云林,笔简意不简。图10焦墨乱笔,物我两忘,已臻化境。图2是平远与高远结合,已将倪瓒的简淡和逸气融化到黄宾虹自己的骨子里了,成为了自己的“倪黄(宾虹)法”。

  渐江学倪瓒是成功的,沈周学倪瓒也应该说是成功的,黄宾虹学倪瓒,与其学其他宋元诸家一样,也都是成功的。之所以学得成功,主要在于黄宾虹是“意学”,而不是“貌学”,试想如果黄宾虹学倪瓒学得惟妙惟肖,几可乱真,那就不是黄宾虹了,还有什么意义。黄宾虹与倪瓒的精神、气质、修养、境界、笔性以及所处时代等都有所不同,不可能画得跟倪瓒完全一样,黄宾虹也无意与之完全一样。黄宾虹的学古作品,无论学哪一家,都是“拟其大意”和“仿其大意”,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自己风格面貌之中“内存古意”的;同时也在表明自己重视传统,画有师承,法有出处,而不是无源之水。正如其所言:“取古人之长皆为己有,而自存面貌之真不与人同。”所谓“古为今用”“古为我用”“借古开今”,正是这个意思。

  黄宾虹学古与四王不同,四王学古,虽功力深厚但缺乏生气,其原因除了不重师造化外,还在于其是貌学古人,而不是如黄宾虹意学古人,学古人精神。貌学古人容易被古法束缚,难以发挥个性。而意学古人,只拟仿其大意和神韵,却可以使作者才情得到尽情发挥,同时又法有出处,古意犹存。因此黄宾虹才说:“离于法,无以尽用笔之妙,拘于法,无以全用笔之神。”

  所谓借古开今,就是借鉴古人之法进行创作,而不是完全用古人之法进行创作。黄宾虹是借古开今的典范,其拟古而不泥古,写其意写其神而不状其貌泥其迹,为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示范出了一条正确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学黄宾虹,也应该像黄宾虹学古人、学倪瓒那样,要重意不重貌。如果认为黄宾虹的画只是黑、积墨和打点,只关注这方面,那么我们对黄宾虹艺术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其画中之深意之神韵以及用笔之内涵、之讲究就都不能感知和悟透。也可能,黄宾虹过高地估计了后人对他艺术的理解能力,或者说还要再过50年,要等到黄宾虹身后100年,我们才能真正看懂他的画。

  虹庐画派艺术系列讲座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