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藏家论道

从“没谱”到专业级藏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3-09
在收藏的最初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与史料背景,面对心爱的藏品,崔省柱不了解年代、历史……这种明知其拥有巨大价值自己却一无所知的状态让他很是痛楚。“当时没有图谱,没有相关的书籍,也没有记载这方面的杂志和文章可供参考。应了咱天津人的一句俗话‘没谱!’”崔省柱如是说。
  结识刘东瑞、李京华先生:得到肯定 获得鼓励

  为了研究瑞兽形铁秤砣,崔省柱翻阅了大量的旧杂志,如《文物》、《考古》等,如大海捞针般在故纸堆里寻找有关瑞兽形铁秤砣的资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虽然找到了一些“标志性的瑞兽形铁秤砣”,却难谈收获。为了更准确地研究藏品,崔省柱萌生了请教专家的想法。经过多次与国家博物馆联系,他终于得到了“权威专家鉴定”的机会。“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上午,我带着各个时期典型的瑞兽形铁秤砣到国家博物馆请专家鉴定。一位史先生接待了我。”

  看到崔省柱收藏的众多瑞兽形铁秤砣,史先生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但由于缺少史料记载无法判定具体年代,便推荐他到老北大红楼,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原秘书长刘东瑞鉴定。急匆匆赶到老北大红楼时,不料因为刘先生外出,未能有缘相见。

  “此后,我几乎每周都会去北京专程拜访刘先生,前前后后跑了三四次才碰到刘先生在办公室。”欣喜之余,崔省柱简单介绍了史先生的推荐,并拿出自己收藏的瑞兽形铁秤砣请刘先生过目。“看过这批秤砣以后,刘先生同意了我的观点,指着一件实心的钮在头顶的瑞兽形铁秤砣说:‘唐风犹存。这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图1)后来,刘东瑞先生又看了一件人面兽身的秤砣(图2),我介绍说这件秤砣的头部和龙门石窟西夏窟的佛侍者的头部极为相似,应该是西夏的秤砣。刘先生回道:‘即使不是西夏的,也非金即辽,它不是中原风格。’然后刘先生和我又聊了一些关于瑞兽形铁秤砣价格的事情。”

  聊天中,崔省柱还向刘东瑞请教了“碳十四鉴定年代”的事情。刘先生认为,目前尚无有效的科学方法鉴定文物的具体年代。最后刘先生推荐他到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请中国最著名的冶铸专家李京华进行鉴定。带着万分感谢的心情,崔省柱拜别了刘先生。

  回忆起这次拜访,崔省柱感慨到:“这次拜访收获颇丰,充分证明了我的观点。如果这些瑞兽形铁秤砣正像我判断的那样,是起源于南北朝的,并延续到隋、唐,那真是可喜可贺,因为在此之前像马未都先生所说:‘我们偌大的国家却没有一件唐代传世下来的文物(出土的不算)说起来可悲可叹。’”

  出乎崔省柱的意料,刘东瑞老先生竟然亲自给李京华打电话,介绍了相关的情况。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对崔省柱的收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成立了包括李京华、郝本性在内的专家鉴定组。看完那些瑞兽形铁秤砣,他们都感到很振奋,“东西到代、铸造精良、造型优美、样式繁多”,也是苦于没有史料记载而无法断定其准确铸造年代。在与李京华分别时,老先生将自己的著作《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集)》赠给崔省柱,语重心长地嘱托到:“崔先生,你有这些瑞兽形铁秤砣,一定要好好研究,一定会出成果的。别人没有这样的东西,想研究也研究不了。”老先生的话让崔省柱更坚定了收藏、研究的信心,也让他顿悟:研究瑞兽形铁秤砣要有大量的实物作为基础。

  2008年9月,崔省柱带着新入手的几件藏品再次拜访刘东瑞先生。“我向先生请教瑞兽形铁秤砣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研究方法时,先生引导我‘要多从研究那时的佛教情况入手。’先生言语不多却一语中的,时至今日,浏览了众多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书籍和文章,我终于明白了先生用心的良苦。”

  结识丘光明、邱隆先生:得到点拨 拓宽眼界

  2006年夏,崔省柱在北京报国寺与挚友古权斋老板郑海生相聚。两个人探讨了民国时期甘肃省铜秤砣各县的数量、样式、现存世量以及价格,又相互观赏了近期的收藏品。中午告别之际,郑海生想起下午度量衡史专家丘光明女士、邱隆先生将请日本专家到古权斋,探讨度量衡史的文化,于是挽留崔省柱,“圈里人一起聊聊天”。

  由于交通堵塞,崔省柱在“古权斋”整整等了一个下午。临近傍晚时,几位专家才赶到。“我和丘光明女士、邱隆先生介绍了自己收藏的瑞兽形铁秤砣。丘光明女士听说我已经收藏了五十多个品种,感到很惊讶。她教我用‘排比法’,即用排队比较的方法进行分类。聊到有关度量衡书籍时,邱隆先生推荐了自己与杨平合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在这次交流中,崔省柱见到了一件日本铜秤砣。由于秤砣字迹不清晰,日本专家最初认为是“御秤处”三个字,而崔省柱收藏的日本秤砣系列(三十余件)中恰好有一件字迹清楚的“御秤所”秤砣。“我向他们讲述了自己收藏到的八个面都有字迹或是压花的‘御秤所’秤砣。经过仔细辨别,日本专家更正了‘御秤处’的称呼,说应该叫:‘御秤所’。我们向日本专家请教那件秤砣的年代及出处,日本专家认为‘其年代应为日本的江户时期,时间由1603年创立到1867年。’如此算来,相当于我们的明万历年至清同治那段时间。至于出处——‘御秤所’,可以说是皇家制秤中心,就像民国的鉴定所一样,并不一定就是皇家使用的。”

  令崔省柱感到惋惜的是,自己当时没带相机,错过了与专家合影留念的机会。这一趟北京之行,他结识了两位著名的度量衡史专家,了解了“御秤所”秤砣的出处。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在日本专家面前,作为国内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他竟然有如此的收藏实力,“咱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博得了对方的敬佩”。

  结识李延祥、孙淑云先生:秤砣断代 了却夙愿

  瑞兽形铁秤砣的断代问题,尤其是如何利用现代的科学方法鉴定准确年代,因一直无解而始终困扰着崔省柱。经过多方咨询与考证,目前在诸多的方法中只有“碳14”有可能检测出物品年代。为此十余年间,崔省柱先后多次联系中国科学院碳14检测室、北京大学碳14检测室等国家权威机构。“中科院的碳14检测室不对外检测,北京大学的碳14检测室认为碳14检测不适于铸铁器物。”崔省柱利用科学技术检测年代的想法就这样破灭了。

  但在科学技术发展飞速的今天,崔省柱始终相信一定会有科学的方法检测物品年代。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末,在电视节目中他看到科技大学的专家为黄河蒲津渡的铁牛做硫酸纸试验,以辨其冶铁时用炭的情况。“我当时很高兴,感觉自己找到了断代的好方法。”但因节目是无意中观看,崔省柱仅仅听到“科技大学”四字。“后来,我费尽周折联系到地处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被告知此项技术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孙淑云教授。于是,我又几经周折,打电话联系到孙淑云教授。”

  2010年3月,崔省柱带着心爱之物奔赴北京科技大学。孙淑云教授特别邀请了老专家韩汝玢院士与李延祥教授。“三位专家都同意我对瑞兽形铁秤砣的年代判定,并分别给我讲解了硫酸纸及目前其他的鉴定年代的方法。”据介绍,硫酸纸鉴定法只能准确分辨冶铁时采用的是木炭还是煤炭,用于判定出品年代并不是很精准,具体到瑞兽形铁秤砣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为了帮助崔省柱,孙淑云教授将自己与李延祥教授合著的《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专论》赠送给崔省柱。鉴于崔省柱提出的“鉴定年代”的新课题,李延祥教授详细地询问了有关瑞兽形铁秤砣的诸多情况,建议崔省柱应该试一试“碳14”。“李教授介绍说,此时的北大碳14鉴定室已经应用‘质子分离器’将碳成分从铁中分离出来,能够检测古代铸铁器物了,并答应通过他在北大碳14鉴定室的学生,帮忙做一两件瑞兽形铁秤砣的碳14鉴定,以确定这些瑞兽形铁秤砣的准确年代。”

  无意中的机缘,让崔省柱感到很振奋。多年来一直希望用科学鉴定年代的难题迎刃而解。为了进行“碳14”的鉴定,崔省柱忍痛割爱,选出两件瑞兽形铁秤砣进行破坏性鉴定。“2013年,通过李延祥先生的鉴定,送检的秤砣中找不到碳元素,而且铸铁秤砣质地较软,似乎经过回火,无法鉴定年代。另外,唐代之后才大量使用煤炭冶铁,因此如果硫的含量较高,说明应是唐代以后的秤砣。正如刘东瑞先生所言:‘目前尚无鉴定铁器年代的科学方法’。”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