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今起闭馆大修 工期将长达一年以上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09]
今天,走过40年历史的中国美术馆真的关上大门,准备开始长达一年以上的彻底改造和维修施工,这也是该馆首次闭馆大修。
中国美术馆自1962年建成以来,只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过一次改造,目前的通风、采光等条件已经有些落后了。因硬件条件所限,一些国际大展难以在此举办。
据了解,大修之后的美术馆将依旧保持现有的建筑外观和整体布局结构,但是十几个展厅都将彻底进行内部改造,使美术馆具备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恒温恒湿、自动报警等展馆条件。此外,还有消息说,美术馆将借大修在西部扩建一馆藏馆。承办此项工程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一些整修事宜仍在报批之中,具体规划方案将在正式开工后透露。(王小星)
有分量的大门在闭合时,巨大的声响能让人们体会到厚重的震颤。但是昨天,当中国美术馆的大门因修整而关闭时,除了在人们的心中泛起回忆旧时光的涟漪,并没有对社会产生一种震颤式的影响——
中国美术馆平静闭馆
闭馆未掀起艺术波澜
中国美术馆5年来每年的展览平均为180个左右,全年不足3天就有一个展览,去年的参观人数达到10万。在北京美术展览市场中所占份额可观。
所以,当美术馆闭馆整修的消息传出后,很多报道称,美术馆闭馆后将给京城的其他展馆提供绝好的机会。但是,从目前的展览安排看,炎黄艺术馆、中华世纪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国际艺苑等场所大多排展如旧,并没有明显的展览数量的增加。还有一些报道认为,美术馆修整的年份里将使美术展览市场变得黯淡。然而实际上,人们依旧可以到其他场馆欣赏到类似“达利互动展”等精彩展览。
受影响的仅是“个展”
美术界有人说,在一年180个展览中,个人展览是大量的,很多个展就是冲着美术馆的这块牌子,美术馆休馆,好多展览也就不办了,所以对展览市场影响很小。一些展览也没有太大的艺术价值,自然也很难给人们带来遗憾。京城文化记者子舟7年前发表《中国美术馆个人展览泛滥》一文曾有很大的反响。这一次他依旧认为,大量的个人展览是造成美术馆影响力减弱的直接原因。“倒是有些新锐的、具有时代气息的高水平展览,更青睐那些规模小却有自身风格的纯艺术画廊,这些各有风格的展览不会因美术馆的闭馆而间歇。”
独立策展人翁笠则从专业视角分析了美术馆此次闭馆淡然的原因:一是一些具有震动效应的国际著名大师的展览由于有恒温、恒湿、通风、采光、保卫等条件的要求,原本就无法在美术馆举办,这使闭馆显得遗憾不多;二是很多展览就是冲着美术馆的这块牌子,休馆也就不办了;三是美术馆还没有形成“美术馆文化”,因此闭馆对社会的影响不显著。
该修整的还有思路
但是,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以至艺术领域里的权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人们依旧记得1989年举办“油画人体艺术大展”时的盛况。罗丹艺术大展、达利美术展以及历届的全国美展。曾有一段时间里,人们视这里为引领、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思想潮流的艺术殿堂。
“希望美术馆这一次整修的不仅仅是场地,还要整修文化思路,那么它曾有的辉煌和长期以来的声望,会使它依旧成为中国美术水平的最高代表,成为人们文化新观念的引导者。”昨天,特意来到美术馆回忆自己年少时每周都来美术馆临摹那段时光的年轻画家董琳子如此感叹。(王小星) 北京晨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