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梁如洁:花鸟画创作应有三重境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1-26
中国的花鸟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花鸟虫鱼、草木走兽题材在传统观念里有“借物比兴”、“缘物寄情”的美学意象和哲学内涵。梅、兰、菊、竹,中国文人把它们象征“君子”的品格。花鸟画的“趣味”、“意象”,是作者心境和眼界的独特发现,是把握“境界”的原动力。

  春、夏、秋、冬,花儿为我们展现出她们不同的身姿,树上的叶子绿了又黄,枝杈上的果实青了又红,朔风扑打着铁色的树皮,你听到自然的信息吗?清晨,窗前鸟鸣声声,树林里是小鸟的天堂。水涧边绽放着昨晚被风雨吹打过的丛丛花枝,千年枯萎的古木适蓬好年头又萌发出勃勃生机……当艺术家向大自然寻求“境界”的时候,它会送你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叫做“真诚”。

  中国花鸟画艺术是世界艺术独树一帜的绘画语言。然而中国画发展到现代,由于受西方文化的碰撞,国人看不到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认为中国画退化了。特别到了当代,“新生代”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对中国画的内蕴有了陌生感,使花鸟画发展遭受很多扭曲。大凡做学问的人,必须有做学问的根基和机缘,有对传统文化精神执着的追求,才能在当今崇洋媚外的年代中“淡泊明志”,研究中国画艺术真谛,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这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第一种境界。

  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孤傲、澹泊、冷峻、高远”的境界。齐白石“衰年变法”,“夜长镌印忘睡迟,晨起临池当早朝”、“把笔握刀,日不暇及”。他画的虾蟹,一变再变,到七八十岁后又一变,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做大学问要经历的第二种境界。

  当我们在浩瀚的艺海中求索,“艺海无涯”常令人茫然,“众里寻他千百度”,随着岁月的流逝、学养的成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我们在千锤百炼种找到自我,找到足可寄托“境界”的艺术语言,这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种境界。

  从自然的“润物无声”到花鸟画“意境”的创造,从王国维所说的学问三境界,到立足民族绘画艺术实践……我觉得,对花鸟画“境界”的超越,首先是艺术家自己对人生有“觉悟”,借花鸟画语言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自己至善的人格、大爱的情怀、深厚的学养,融于花鸟画世界,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把自己的艺术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创作出超越“自我”的新时代的花鸟画“境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