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堂法书》
“这次到石家庄市博物馆看了一千余件碑帖,其中几件碑帖很稀见,可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按照国家可移动文物普查流程,应石家庄市普查办的邀请,近日孟宪钧、吴元真等国内知名古籍版本碑帖鉴定专家来到石家庄市博物馆对馆藏碑帖进行文物认定。到昨天认定工作全部结束,二位专家向本报推介此次认定中的新发现。
发现:《万玉斋帖》《快雪堂法书》可定二级文物
孟宪钧是《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专家、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古籍版本碑帖鉴定专家;吴元真曾在北京市文研所、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工作,对古籍鉴定经验丰富。去年12月上旬,两人应邀来省会对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的一千多件碑帖进行文物认定,晚报曾在去年12月12日予以报道。
“这次确实看到了一些珍贵的碑帖,有的甚至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在国内都有可能是孤本。”两位专家特别提到了《万玉斋帖》。吴元真介绍说,《万玉斋帖》由明代大才子文征明的儿子文嘉辑录,一套五册,汇集了祝枝山、文征明、王宠和陈淳四人的书法,“从纸张、墨色和装潢可以看出是明刻明拓。《万玉斋帖》从版本价值看很稀少,一些现存帖目像最全面的《法帖提要》和《丛帖目》都没记载,可见这个帖稀见。再就是书法艺术价值,《万玉斋帖》汇集了四位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的墨迹,祝枝山等人当时在江南一带非常有名,令这个拓本有很强的书法价值。”他还表示文嘉辑录前人书法并非首创:“宋代贾似道的门人廖瑩中曾刻《名贤法帖》,汇聚了姜夔等四位大诗人的诗帖。”
孟宪钧则向记者展示了两套拓于不同年代的《快雪堂法书》,他介绍说这套帖刻于明崇祯十四年。在明清两朝都当过官的冯铨是个收藏家,收集有自魏钟繇、晋王羲之直到元代赵孟頫等诸多古代名帖,他将这些名帖摹拓汇编成集,拓本集共分五卷,因第一卷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开篇,故总称《快雪堂法书》。“因为《快雪堂法书》横跨两个朝代,有人称它为明代最后一部法帖,也有人视其为清代第一部法帖。此次在石家庄我们见到‘淡墨拓’和‘浓墨拓’两个版本,其中‘淡墨拓’年代较早,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明末拓本,传世极少。‘浓墨拓’与它相差不到几十年。”他透露传世字帖有《淳化阁帖》、《大观帖》、《停云馆帖》等,“还有《快雪堂法书》,它好就好在墨迹本身可靠,再就是精,磨得精刻得精,对后代影响大。”
两位专家表示市博的《万玉斋帖》、《快雪堂法书》拓本参照国家定级标准,都可以定为二级文物。“文物鉴定主要标准就是少、精、早,从这几个角度去鉴定,程度越高文物级别也越高。” 孟宪钧说,此次在石家庄市博物馆看了千余件碑帖,已经认定几百件文物,剩下的均为参考资料,其中也不乏精品。
揭秘:《梅石观生图》的画中人有来头
“《梅石观生图》的画中人究竟是谁,引来那么多皇亲和大臣为他捧场?”晚报去年12月12日刊发的《石家庄可移动文物普查市博馆藏一千多种碑帖》引发了诸多省内外读者的兴趣,特别是其中《梅石观生图》图帖令大家挺好奇,昨天两位专家也向记者揭秘了背后故事。
《梅石观生图》由一幅清朝男子的画像和诸多当时名人的题文组成,这些名人中有皇亲,譬如乾隆的儿孙;有名臣,譬如刘墉、洪亮吉、彭元瑞和王杰等。“据我们考证,画像中人是朱珪(1731-1807年),他字石君,号南崖,乾隆时曾任皇子的老师,这位皇子就是后来的嘉庆帝。”吴元真介绍说,朱珪的画像绘于乾隆年间,刻于道光年间。“图帖最前面就是皇十五子颙琰和皇次孙旻宁题文,这两人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所以题文四周装饰有云龙花纹。”他表示《梅石观生图》辑录了嘉庆、道光二帝及阮元等名臣共30多人的墨迹和书法,“这本图帖之所以珍贵,并不是这种形式珍贵,古人为师长作画像并集体题文并不罕见,但这种图帖传世的并不多,在《法帖提要》和《丛帖目》中未见《梅石观生图》的记载。而且有帝王有皇亲有名臣的书法于一体,图文并茂,而其中有些皇亲和官员的书法墨迹非常少见,书法价值也很高。”
抢眼:市博碑帖或成全国普查亮点
记者昨天从石家庄市普查办获悉,晚报的《石家庄可移动文物普查市博馆藏一千多种碑帖》中报道的《多宝塔感应碑》等珍稀碑帖也引发了国家文物局的关注,国家文物局专门打来电话,希望市普查办寄去碑帖的照片和资料,并表示这批碑帖有可能成为2014年国家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亮点,进行集中宣传。对此昨天孟宪钧向记者确认说:“根据考据字的完好,再联系它的纸张墨色和装裱形式,石家庄市博物馆的《多宝塔感应碑》是明拓本无疑。可惜略有残缺,但不影响定二级文物。”
石家庄市博物馆馆长王谏则表示,由于地方博物馆研究能力欠缺,国家级专家的认定和指导对该团将来管理和研究都有帮助:“这次可以说将馆藏的一千多件碑帖彻底摸清了家底,达到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目的。”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