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文溯阁《四库全书》归属未卜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04
  最近,从辽宁和甘肃传来消息说,辽甘两省先后动用巨资建造藏书楼,目的都是为了珍藏文溯阁《四库全书》。当事双方都认为《四库全书》非己莫属,在归属权问题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1966年10月,基于战备的需要,为确保《四库全书》安全,经中央有关部门协调,辽宁省将总计3474种、36315册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以及5020册清雍正年间所印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经过长途跋涉,被秘密运至兰州,拨交甘肃保存在距兰州75公里的山中。

  谁也不会想到,36年后,文溯阁《四库全书》却在归属的问题上引出了是非。

  日前,由孙奇、关在汉等全国政协委员撰写的《关于请求国务院尽快协调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归还辽宁保存的建议》的提案上,一些著名人士,如张成伦、龚世萍、姜笑琴、王植时、卢育波、刘祁涛、闻大中、孙桂芬、谭忠印、孙承璇、马琨等委员都签了名。他们呼吁有关方面,为了实现书阁合璧,保持文物的完整性,要求甘肃省归还文溯阁《四库全书》。

  据悉,前年年底,根据文化部专家组关于“修建地库保存《四库全书》的意见”,辽宁省政府拨出340万元专款开始修建地库。去年7月,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具有防盗、防潮、防晒、防火、防震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地下书库竣工,总投入达千余万。目前已经进入内装饰阶段,今年10月将投入使用。

  1999年5月,甘肃省政府作出了在省城兰州立项修建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库的决定,在兰州黄河岸畔北山九州台修建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今年1月,藏书楼奠基仪式已经在兰州隆重举行。去年,甘肃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溯阁〈四库全书〉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重申了文溯阁《四库全书》在甘肃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法律地位。

  

观点应该回归故里


  辽宁省原政协主席孙奇:辽宁作为满族和清文化的发祥地,应该继续保存文溯阁《四库全书》。让《四库全书》回归故里,不仅是在辽全国政协委员,也是辽宁4200万人民的心愿。价值在于书阁合璧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支运亭: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文物价值在于其书阁合璧,完整无损。如今,却书阁各异36载。因此,只有实现文溯阁《四库全书》重归故阁,才能体现文物的完整性,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甘肃能够保护好

  甘肃省副省长李重庵:36年来,甘肃省以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专库,配置设备,及时解决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受了十年动乱的严峻考验,确保了这部文化宝典的绝对安全。在今后西部大开发、甘肃大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更能够保护好这部文化宝典。兰州气候得天独厚

  甘肃省图书馆馆长潘寅生:兰州的气候干燥,得天独厚的温湿度适合《四库全书》的保存。经检验,文溯阁《四库全书》原有的黄斑未发现进一步扩散,且还有所淡化。

  
历经战火与动乱,大多遭到毁灭、散失 整套《四库全书》仅存三部


  历经战火与动乱,完整的《四库全书》保存至今的有三部,分别珍藏在我国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和台湾省。

  《四库全书》是由乾隆大帝亲自组织编写的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纪晓岚等主持,耗时15年,动用4000余人,收录了3503种图书。书成之后共有79337卷,36315册,总字数为9.97亿。全书共230万页。18世纪后期以前的中国历代主要著作基本被囊括其中。

  
共缮写了七部


  《四库全书》共缮写了七部,每一部都是用香楠木二片上下夹之,并束以绸带,装在香楠木匣内。书面都是绢面,“经部”用黄绢,“经解”用绿绢,“史部”用红绢,“子部”用蓝绢,“集部”用灰绢。每匣上面均刻有书名。七部《四库全书》,前四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宫之“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热河行宫之“文津阁”,奉天行宫(今沈阳)之“文溯阁”,这就是著名的“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该四阁的建筑格局,也都是按宁波“天一阁”营造的。后三部分藏于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孤山圣因寺之“文澜阁”。这就是所谓的“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

  
难逃厄运损失惨重


  随着清王朝由盛转衰,《四库全书》也难逃厄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镇江,火烧文宗阁,《四库全书》损失惨重。随后,在太平天国起义中,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的《四库全书》毁于兵火,荡然无存。

  杭州文澜阁虽然没有遭到火焚的厄运,但书籍也大量散失。江南三阁基本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四库全书》。内廷四阁的《四库全书》也没有逃过战争的魔爪。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全书化为灰烬,翰林院的《四库全书》底本也多被毁坏、流失。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残存的四库底本被劫掠出境,藏于英、法各国图书馆中。浙江杭州文澜阁藏本虽有散失,但经后来补抄,基本配全;只有文渊、文津、文溯三阁的藏本保留至今,基本完整。1949年,文渊阁本被国民党当局运到台湾。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本留存祖国大陆,现在分别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

  
文溯阁本险些外流


  沈阳故宫文溯阁所藏的《四库全书》的命运也是一波三折。此部书是乾隆四十七年抄成的正本,为保管此书,清政府专门在沈阳设立文溯阁衙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文溯阁《四库全书》遭到了破坏,有些册次流散。1914年,袁世凯炫耀文治武功,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至北京。1922年,对此书垂涎已久的日本秘密勾结满清皇室,想以120万元购买,东渡扶桑。这一事件曝光之后,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迫于压力,满清皇室不得不取消了这项肮脏的交易。1924年,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完璧归赵,于是在第二年,全书运回沈阳,继续藏于文溯阁,直到沈阳解放。曹家骧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