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中华世纪坛中国文化名人郭沫若雕像创作全部完成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12
  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10年,铸造铜像在5月完成,六月树立世纪坛,世纪坛第一尊中国文化名人雕塑很快以她不同于一般的手法,写实切更加传神。

  郭沫若雕像在眼镜的刻画上别是用心,以往,眼镜多是刻画镜框,而这尊像的创作手法在镜片上用功,技法创新独到。

  《郭沫若》雕塑创作背景

  在香港爱国人士郭修圃先生的全力支持下,经过中国当代著名青年雕塑家李象群先生的勤奋工作,“中华世纪坛四十文化名人雕塑”之《郭沫若》像完成最终创作。郭修圃先生系中国福建省泉州人(香港出生)。现年四十五岁,香港金电贸易有限公司集团创办人。郭先生向来行善不遗余力,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之精神,热衷于香港、内地,社会福利、教育事业的捐助。此次《郭沫若》雕塑的创作、制作费用就是由郭先生提供捐助的(捐款金额为30万元人民币)。雕塑家李象群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杰出的青年雕塑家。

  江泽民主席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直到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发展进步之中。近代的中国经过全民族的百年抗争和奋斗,又以巨人的姿态重新站立起来。建立中华世纪坛,旨在弘扬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展示中华文化的神奇魅力。为了铭记那些为中华文化、历史做出过开创性贡献的历史名人,歌华集团决定在世纪坛坤体三层环廊树立四十尊中华文化名人雕塑。

  由于“中华四十文化名人雕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歌华集团在确立和操作该项目时,本着对后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均选择中国当代知名的雕塑家来创作名人雕塑,并成立了由众多知名学者、艺术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逐一对每一尊雕塑进行全方位的评审,且广泛参考,综合社会各界、名人家属的意见,力求在雕塑的创作上多出精品。

  歌华集团在世纪坛树立“中华四十文化名人雕塑”的着眼点不仅仅停留在雕塑本身上,而是要通过树立文化名人雕塑这个艺术项目的过程,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本民族的本土文化,在新世纪伊始回望中华民族走过的,五千年的历程,站在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思考、认定我们的文化、历史。以史为鉴可以加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凭添民族自信心,使中华民族在新千年的伊始巍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也是歌华集团作为北京市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所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为了贯彻江主席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中有关先进文化、先进思想代表的精神,歌华集团在2002年从“中华四十文化名人像”中率先选择推出《郭沫若》雕塑,恰逢郭老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经过专家团的反复评审,认定《郭沫若》雕塑小稿的创作已经成熟,可以进行等大泥塑的创作,预计《郭沫若》雕塑在2002年5月底就可以完成全部创作、铸造工作。

  雕塑家李象群创作体会

  在创作《郭沫若》雕塑前我先了解郭老的生平,并阅读郭老的著作,然后试图通过自身对郭老的理解、体会,融入到郭老的精神世界中去。在创作时,我努力将自己融入到雕塑中,去体会他的情感,感受他的存在,做到忘情时,觉得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和雕塑完全成为了一个有机体,生命体,我去体会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感受,这样才能将雕塑做活,让观者感觉到真人的存在,而不是一尊冷冰冰的雕像。至于雕塑表现郭老那一个时期的形象,我是从三个方面考虑并加以选择的。

  (一) 三十年代前,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郭老身上散发着纯粹的文人气息,我认为不是我理想中所要表现的形象。

  (二) 四十年代的郭老身上有着强烈的民族性,抗争性,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我认为这一时期的形象恰恰代表了那个时代,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革命文人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我所创作的雕塑主要参考了这一时期的形象。(三) 解放后的形象,我理解这一时期郭老的形象是一个国家建设者的形象,作为他个人的个体形象感太强,不具备广泛性,群体性。

  此外我创作的郭老的形象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而非个人的角度,通过与郭老家属、歌华集团的同志沟通,探讨,我认为所创作的郭沫若是全中华民族的郭沫若,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看。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追求的是感觉的真实,而非物像描摹的真实。好的艺术作品要有精神内涵,有血有肉,我对样板式的人物创作比较反感,过于僵化,缺乏生命力,我创作的郭老要让观者感受到真人的存在,把雕塑做活,让人看后可信。

  我想通过人物长衫上肌理的处理表现出郭老身上的一种民族气节,让人体会到他身体内血液的沸腾、激荡,下半身长衫与鞋的交界处理,融入一些抽象的成分,类似于中国书法中最后的收笔,这样处理整个雕塑作品比较贯气,流畅。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