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健:讲讲收藏圈的那些事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12-15]
李子健对瓷器收藏有着一套独家理论,这些理论一旦说出来,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记者在与这位先生攀谈的过程中,记录着他的一些观点:首先,电视剧中梁山好汉怎么可能用细瓷碗?当年细瓷碗都是皇家配置,梁山好汉怎么可能见得到?其次,不是所有留下来的东西都叫“收藏品”,真正的藏品只能是艺术品,而实用器不能叫藏品。第三,所谓“官窑”其实也是“代工产品”,只是通过了标准认证罢了。最后,收藏圈只认准“物以稀为贵”。这几句独家理论的背后究竟有些什么故事呢?我们不妨一一来解读。
梁山好汉怎么会用细瓷碗?
李子健说:“瓷器在古时是不能被百姓使用的,这种物品在那个时代称得上是最有科技含量的东西。今天人们觉得iphone手机够高科技吧?至少老百姓能够买得起、买得到,而在当时,瓷器的科技含量远远超过了今天的苹果手机。你想想看,这样的物品怎么可能被民间广泛使用?电视剧里,梁山好汉手捧细瓷碗大碗饮酒的场景,只能说道具师没有细致研究过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概括起来,中国人盛饭、盛酒用的盛具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首先是陶器,继而是铜器、漆器,接下来才进化到了瓷器。瓷器又分为很多阶段,首先是青瓷,接下来进化到青花瓷,这种技法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是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接下来是粉彩瓷,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间,珐琅彩才盛行,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
李子健说:“有些国家说,青瓷是他们国家的国瓷,但我不能认同。这种起源于中国南朝时期的瓷器色泽纯正、透明发光。16世纪末,青瓷出口法国,轰动了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赏之令人心情畅然。但我想说,青瓷好,那是因为还没有进化到青花瓷,从青瓷到青花瓷是技术的飞跃。一些国家说青瓷是他们的国瓷,我只能说,青花瓷技艺你们没有学到。”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中国最具汉族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说了这么多关于瓷器的演变过程,那么就要说说人们为什么对瓷器情有独钟。李子健说:“瓷在某种程度上是玉的化身,也被人称为人造玉。玉是上天所赐,所谓君子佩玉,而且玉越白越温润,而瓷是能工巧匠的智慧集成。瓷恰恰能够有玉的效果,这也就难怪人们为什么追崇瓷器了。”
瓷器是古时的珍宝,直到20世纪初期,穷苦大众依旧无法使用到瓷器。李子健回忆起书中记录的相关内容——早年间推车卖“瞪眼肉”的卖家,使用的不也是陶碗吗?因为瓷距离百姓的确有些远。由此可见,梁山好汉们拿着细瓷碗喝酒的场景,并不符合时代背景。
只有艺术品才能称之为藏品
面对收藏品一说,李子健的观点是:“现在人们把收藏的面扩大了,但凡有些怀旧色彩的物品都叫藏品,这个观点我不能认同。我觉得不能把所有具有年代感的物品都叫做藏品。所谓藏品一定是艺术品,比如早年间留下来的碗,作为实用器,它与一尊鼎、一扇屏相比差得远。”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为数众多的藏品中,只有超越时空、内涵后人所需求的,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最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的物品,才能成为收藏品。在李子健看来:艺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作为商品的艺术品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是表现为某种物质的工具性,而是体现在精神和文化上。“一件青花瓷花瓶放在客厅里,满足的是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人的主观因素对它的使用价值形成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李子健说,“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开始追求精神愉悦,收藏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年代稍稍久远一些的物品就称之为藏品,我觉得这并不准确,我觉得实用器并不具备藏品的价值。”
在国内,近几年收藏品市场热点频现,书画、瓷器、玉器、家具等领域的市场行情不断走高。目前市场上收藏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其中真正夺人眼球的还得是艺术品收藏,比如最传统的古代艺术品,包括名人字画、陶瓷、玉器、碑扁、织锦等。收藏热情高涨的同时,随之一起上涨的便是价格,收藏界流行一种观点:只要货真,就不怕价高,买了肯定会升值!但李子健认为:投资收藏品必须谨慎,价高也有个限度,脱离了藏品本身的历史、文物、艺术价值而炒作出来的离谱天价,谁也不敢肯定在接手之后不会被“套牢”。
之所以李子健认为,只有艺术品才能称之为收藏品,是因为藏品的收藏价值体现在艺术品美的意韵上,没有这份意韵,被炒高的价格只能是泡沫。
官窑其实就是“工厂代工”
现在一些收藏家特别迷信“官窑”,似乎这两个字与高价值紧密相连。而在李子健看来:所谓“官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工厂代工的贴标产品。
他指出: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是一种交叉而非重合的关系。“官瓷”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足是其特色。南宋渡江后,江北名窑均毁于战火,景德年间,赐江西昌南镇名“景德镇”,尽迁各地名匠于此。元代忽必烈又在此设浮梁瓷局,除皇家专造外,还将战争中俘获的所有陶瓷业工匠均发配到昌南居,在此基础上,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这个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岭土资源的昌南古镇,正式成为中国官窑的集中地,千年窑火一直延续至今天,营造出一脉独具特色的昌南盛世。
严格地讲,“官窑瓷”又分为两种:御窑瓷和官窑瓷。由于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所以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但就管理而言,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李子健分析说:“所谓御窑瓷,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御窑瓷再细化又分为皇家瓷、王府瓷、一品宫瓷。而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群体使用,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多为官员、富商使用。”
以明代为例,这个时期多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如在景德镇设御器厂,也称景德镇御窑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这也就是最早的“国企”。但为了刺激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就将烧制的权限下放到了个人手中,官方制定相关的标准,由民间按照标准烧制,为了达到责任到人的目的,通常会在瓷器底部留下烧制的年号、工坊的字号等,这就是所谓的官窑品。
收藏圈认准“物以稀为贵”
李子健讲述说:“当年一件清晚期的嫁妆瓶卖300元人民币,一件民国时期的瓷器卖2000元人民币。人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清晚期的物品价格低于民国时期的?”李子健强调说:收藏圈只在乎存世量的多与少,稀罕的物品就应该匹配相应的价格,这就是收藏圈的规律。
艺术收藏品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底蕴和受众基础,受到国人的钟爱。由于这些藏品具有不可再生的属性,在历经漫长的岁月之后,这些资源往往面临着枯竭的现状,其资源的稀缺性一再地被放大。“物以稀为贵”,可以说,谁拥有了优质资源,谁就获得了未来增值保值的基础。艺术品的价值与其存世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以瓷器为代表的古玩来说,年代明确的古玩价格高于年代不明的;同类古玩,年代久远的高于年代较新的,这是厚古薄今原则。存世数量少的价格高于存世数量多的。保存完好的古玩价格高于残损的古玩。古玩的价格与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成正比。出自名家之手的自然身价倍增,特别是名家的代表作品。这些便是古玩圈通行的规则。
之所以清晚期的瓷器价格低于民国时期的瓷器,正是因为嫁妆瓶是那个时代的标配物品,距今100多年历史,现在市面上这类古玩颇多,自然价格提不起来。反观那些为数不多的,或者仅存的稀罕物品,这价值就不可小觑了。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