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中国曾发行三元面值纸币 收藏者称为“苏三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11-20
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马海燕)走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书法作品。再仔细一看,全是老外写的。

  该校艺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郑晓华正在整理外籍学生的选课作业。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通过或短或长的学习,正成为中国书法的传递者,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法带到了世界各地。

  2009年开始,人民大学参照世界著名大学惯例,面向全球开设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国际小学期,供世界各国大学科研机构学生选修。2010年开始,艺术学院开设用英文教学的书法普及课程《中国书法入门》。当年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8名海外学生前来参加暑期小学期学习,书法就是颇受国际学生青睐的课程之一。

  这几年,人民大学国际书法班影响越来越大,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三周32课时的学习,如何让不通汉语的外国人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书法技巧?郑晓华将书法教学的起点设定在早期的汉字“图画字”,以早期先民的造字故事和汉字的图形美为跨文化书法教学的桥梁。同时,他把学生带到故事的发生地去,甘肃崆峒山、山东曲阜、浙江缙云,吸引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郑晓华说,在西方艺术体系内,没有和中国书法对等的艺术门类,通过书法展示中国文化有独特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其他任何艺术都更能代表中国。所以,近五年人大艺术学院书法专业投入相当精力做国际传播。

  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门下的首届书法博士,郑晓华除了技艺上颇得老师真传,更从先生那儿学到了对文化传承与弘扬书法艺术的执着。除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近几年,他不断去国外办展,向西方推介中国书法。

  今年1月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10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郑晓华把自己的展览命名为“翰墨中华·从书法看中国”。对于这样一个宏大主题,他不愿意像书法家通常所做,只是抄写一些诗文展览,而是通过特定的书写内容设计、英语演讲、现场示范,并让西方受众亲自实践,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首次举办的书法展,郑晓华这次展览长达三个月。“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同时展出。所有作品翻译英文,编印画册,方便西方观众理解。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郑晓华还应邀为选修中文课程的联合国外交官和雇员上了一堂书法启蒙课。他从最基本的运笔技术入手,让许多从没摸过毛笔的人在短暂培训后即能写出具有一定美感的汉字。

  郑晓华发现,十年前去西方大学做书法讲座,往往华人来得多,洋人寥寥无几,现在洋面孔多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不断努力,使得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但仍未形成对主流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做大量推广介绍工作。他希望书法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生动名片。(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