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是岭南画派发源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08]
本报讯(记者曾卫康通讯员温广平、何桂军)从东汉时期任朝廷仪郎杨孚在海珠区种下松树开始,该地就叫“河南”。曾作为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惟一的通商口岸的黄埔古港,清代的民族英雄邓世昌,近代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廖仲恺、何香凝的双清楼……谈起海珠的硬文化,主管文化的周树坚副区长娓娓道来。
建造邓世昌纪念广场
今日的海珠,更是在《海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化立区”发展思路,将在文化上打造新的亮点。”
民族英雄邓世昌是海珠人,海珠区素来以邓世昌为自豪。在宝岗大道的邓世昌纪念馆,是广州市惟一经中宣部批准成立的历史名人纪念馆。甲午战争,邓世昌壮烈殉国后,清廷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并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现海珠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
1994年,海珠区在原邓氏宗祠的基础上建成了邓世昌纪念馆。近日17名市人大代表在视察后提出,为彻底改善周边环境,建议在纪念馆前兴建邓世昌纪念广场,并将其列为广州“十年一大变”的重点项目之一。
筹建黄埔古港展览馆
海珠区的黄埔村古港早在明代就成为广州的外港,清政府就曾规定“凡载洋货入口之外国商船,不得沿江湾泊,必须下锚于黄埔。”
古港作为广州的外贸港口存在了170余年,其中有85年更是全国惟一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后,由于码头锚地逐渐淤塞,不能停泊海船,港口先迁往长洲岛(后名黄埔岛),后迁往渔珠、乌涌口一带(现名黄埔港),仍然沿用黄埔港之名。
目前,该古港正受到省、市考古学家及文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一年来,省、市的文物管理所、名城办及专家学者多次往返考察,认为该处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提出许多保护与开发的建议。在市有关部门及领导的指示下,由区政府牵头成立了黄埔古港历史文物展览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开展筹建工作。
昌岗街有个“十香园”
“美术学院为何设在河南?可能因为岭南画派发源地就在海珠”周副区长说。岭南画派启蒙祖师居廉的作品形神兼备,独创一格,被时人称为“居派”。居廉创作的同时还在“十香园”设馆授徒,岭南画派奠基人中的高剑父、陈树人等早年皆出自其门下。“十香园”位于海珠区昌岗街怀德大街,占地约500平方米,建于清代咸丰年间。院门挂有“十香园”隶书匾额,园内有“紫犁花馆”与“啸月琴馆”,分别为居廉当日授徒作画与调琴自乐之所。海珠区文化局正与居廉后人接触,想在原址上按照原貌复原“十香园”。 广州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